受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产业特点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工业烟尘、粉尘、扬尘污染都是影响乌海市大气环境质量最主要的污染源。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全力创建绿色企业,已成为乌海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地区环境质量改善的迫切需要。
为有效治理工业污染,近年来,乌海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电力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组织实施焦化企业脱硝改造工程,巩固扩大焦化企业脱硫除尘提标改造治理成果,焦化、电力、水泥行业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物料堆场实现全封闭,荣获自治区二氧化硫减排和氨氮减排突出贡献奖。特别是今年,乌海市在狠抓工业污染防治上攻坚发力,全面推进排污许可管理,组织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计划,重拳打击超标排污行为。抓好焦化、钢铁、水泥、电石、铁合金企业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加快推进电力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狠抓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严查各企业物料运输、装卸、储存、转移与输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情况。加快完成煤矸石分区域贮存处置场建设,实现新产生的煤矸石全部集中到处置场,实行集中、规范、统一处置。
为巩固扩大工业污染治理成果,乌海市将继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全市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排污管理台账,采取明察暗访、蹲点摸排、检查在线监测数据、开展监督性监测等手段,严肃查处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转、偷排偷放、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坚决采取限产、停产等强制措施,确保所有在产重点行业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年日均值浓度达标率达到95%以上。
面源污染具有产生范围广,排放不连续、不稳定、无组织、季节性强等特点,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难点。近年来,乌海市重点实施了移动源污染防治、建筑工地规范化整治和道路降尘、燃煤锅炉淘汰、居民原煤散烧治理、棚户区搬迁改造、清洁能源供应、裸露地表绿化、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确保全市所有建筑、拆迁、市政、道路施工工地全部达到绿色施工要求。
乌海市扎实推进居民原煤散烧治理,切实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监督管理,市域范围内全面禁止原煤散烧,严查违反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要求的行为;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力度,加快完成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清零”行动,全面组织实施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行动,确保顺利完成工作目标任务;以全国绿色交通城市建设为契机,在矿区推广使用LNG新能源汽车,在城区开展电动公交车试点,逐步降低燃油、天然气公交车比例;全面禁止秸秆和垃圾焚烧,城市道路机扫率保持在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