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手工之美 感受匠心之道 呼和浩特市非遗展示展演掠影
内蒙古新闻网  18-06-14 10:24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威风锣鼓

  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帽饰文化

  银家泥塑

  抿豆面

  口簧

  皮影

  脑阁

  每一个非遗项目里都有文化的积淀,每一位传承人心中都有动人的故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厚植文化土壤,更需要推动形成关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为了擦亮呼和浩特市“非遗”品牌,让更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创新、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我市注重挖掘民间传统技艺,培养传统技艺人才,让越来越多古老的民间技艺不断传承、发扬、光大。从6月9日开始,我市莫尼山非遗小镇、旗县区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活动广场及非遗项目传习基地(所)都举办了传统技艺学习互动、非遗项目精品的展览展销、传统文化进校园以及对各旗县区非遗项目宣传展示等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将呼和浩特市的非遗保护项目做展示宣传,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非遗的重要性。能听能看能尝能动手,这次的非遗项目展示,更加注重活态非遗传习体验互动。公众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近距离互动,对传统手工技艺及传统医药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精髓有了深厚的认知。不少游客更青睐于亲身感受,包一个烧麦,做一下泥塑,吹一吹口簧,“能够近距离感受它的美,才能真正了解它,喜欢它。”一位游客说。“采用‘活态’的方式展示非遗项目,是希望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遗落传统技艺,要让文物、文化活起来。”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兰毅说。呼和浩特市通过现场活动,向广大民众展示了文创产品与科技元素融合的创新概念,利用视频演示、现场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为市民呈现出了呼和浩特市文创产品的新趋势。下一步,呼和浩特市还将积极研究探索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合在现代美学中,充分调动和引导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和社会力量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提升呼和浩特市文创产品的原创能力、研发设计水平、生产能力、品牌影响力,将非遗与文创完美融合,让优秀的非遗文化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记者苗青)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