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乡风文明 助力脱贫攻坚
内蒙古新闻网  18-06-22 15:40  【打印本页】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网

  路变宽了,村变美了,村民们也变得更加文明了。走进呼伦贝尔阿荣旗,时时处处都真切地让人感受到乡村的变化。乡风文明建设“十个一”行动的实施,如一声声号角吹遍了村屯,如一阵阵喜雨滋润了乡野,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润物无声的覆盖中,每个村屯都在振兴路上提起了精气神,每户村民都挺起腰板精心描画自己脱贫致富的“小日子”!
  传播“党的声音”
  今年,阿荣旗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建设文明乡风,助力脱贫攻坚”这个主题,在全旗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十个一”行动,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加强教育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丰富创建载体,推进工作落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绵绵的精神动力。
  阿荣旗乡风文明“十个一”行动概括起来就是在全旗每个行政村开展一轮思想教育、推出一批宣传标语、制定一套村规民约、打造一个特色文化主题、建强一批文化阵地、组建一支乡村文艺队伍、选树一批脱贫致富标兵、培养一批乡风文明典型、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以目标倒逼激发落实动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在六合镇新胜村村部,村宣传委员梁颖拿出手机点开该村刚刚建立的“新胜在线”微信公众号,新胜村的基本情况和各项办事流程一目了然,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惠民政策图文并茂,梁颖向记者介绍:“新胜在线搭建起了向广大村民传播党的声音、宣传惠民政策的新平台,畅通了群众意愿快速表达的新渠道,同时也成为对外宣传推介新胜村的一张新名片。”
  连日来,在向阳峪镇德发村、和平村等村相继开展了“懂感恩、学技术、促脱贫”乡风文明宣讲活动,邀请了该旗农牧业局养殖专家、旗新时代讲习团为广大群众讲解种养殖技术、扶贫政策和励志感恩教育内容,努力提升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能力。
  凝聚“乡村之魂"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根和魂,该旗在推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要求各村既要发展适合自已的产业“强身”,又要找准符合本村文化特点和精神特质的主题文化“铸魂”,通过常态化播放“四大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人好事、善行义举等内容,大力倡导文明新风。
  “全面小康要实现,党和政府站身边,党员干部来攻坚,脱贫致富服务员,求真务实来苦干,贫困面貌大改变……”朗朗上口的快板在这个旗的村村落落响起,并激发了广大村民的共鸣。这是旗乌兰牧骑编创的脱贫攻坚的群口快板《精准扶贫显真情》。开春以来,旗乌兰牧骑20多名队员每天都穿行在阿荣旗的山水村屯之间,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
  在那克塔村演出现场,歌曲《中华好家风》唱出了新农村的良好社会风气;小品《懒汉脱贫》结合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讲述了在驻村干部积极引导帮助下,贫困群众最终脱贫的感人故事.....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赢得阵阵喝彩和掌声。
  新发乡党委副书记邹凤华向记者介绍,“我们乡每个村根据自己的传统乡风民俗和将来的文化定位都确定了一个字做为本村的文化主题,比如全国文明村东光村的主题文化是‘和’字,要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与环境和谐共赢,全体村民和衷共济。”
  一村一精品文化,使农村生活有了文化特色而变得丰富,农民群众既是文化享受主体,又是文化创造主体,农民群众在文化互动中得到情感交流,在参与和创造中享受文化的快乐。
  扶起“自强之志”
  针对脱贫攻坚中少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致富信心不足,发展生产意愿不高等问题,复兴镇因地制宜搭建天天广播站,开设道德讲堂,建起文化长廊,设置好人榜,建设文化广场,制定村规民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文化、家风家训、传统文化、脱贫攻坚等内容,以生动的音频、形象的图画、通俗的语言诠释乡风文明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切实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我要发展、我要致富”,实现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行为习惯大改善、文明程度大提升。
  地房子村贫困户李大爷已经六十多岁了,体弱多病,原来的致富意愿不高,现在经过思想引导后摆起了水果摊,平均一天能挣30多元。
现在很多农村家庭子女成家后与父母分户,导致一大批无劳动能力老人贫困。对此,该镇开展了“孝德模范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各家各户孝老爱亲、团结互助、共同致富。
  在阿荣旗12个乡镇148个行政村,乡风文明建设“十个一”行动正在逐渐推开,乡风文明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向阳峪镇通过乡村大舞台节目表演、张贴宣传标语、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诚实劳动光荣、懒惰贫困可耻的理念;六合镇通过平面媒体、微信平台、广播电视宣传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提振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在广袤的阿荣大地上,正在绘就一幅“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的幸福画卷!(记者周连娟)


[责任编辑: 李慧宁]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