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乌海,绿色是城市的主色调。道路两旁的“绿色长廊”给往来的人们送上丝丝清凉;小区周围的开放式公园让市民出门见绿地,畅享园林生活……漫步乌海湖边绿浪滚滚、远眺甘德尔山下满目葱茏、看龙游湾湿地织就绿色地毯。年年赏好景、步步芳草香的绿色环境,给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带来舒爽惬意的美好心情。
这一切,得益于乌海市从未间断过的生态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常抓不懈,全力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用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绿色福利”,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曾几何时,地处三大沙漠交汇处的乌海是自治区乃至全国沙化、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无法实施造林绿化的国土面积高达87.74万亩。因为植被稀缺,在不少老乌海人的记忆中,“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曾是一段分外痛苦的经历。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历届市委、政府将生态建设作为一项硬指标,万众一心,一株株、一片片播撒着绿色的希望。
乌海市精心设计了生态改造模式,立志在沙漠中打造出一座园林城市来。从庭院绿化、厂矿绿化、道路绿化,到不断加快城区公园和广场建设,陆续启动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京藏高速公路等117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全市着力打造“五分钟休闲绿地”和“十分钟休闲圈”,已建成大型公园、广场和街头游园逾百处,累计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0.8万亩。
通过持续实施环城绿化工程,逐年完善甘德尔山、海勃湾东山、乌达西山、海南北山等山体绿化工程,不断扩张城市的“绿色版图”;通过对千里山、甘德尔山等山区实行封山育林、恢复自然植被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山区林地面积逐年快速增加,荒漠化土地逐年减少;通过街道绿化丰富城市绿化的骨架和脉络,全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超过95%,由林荫大道、乌兰布和街、机场路等组成的城市林荫路系统,如同一条条绿色走廊,迎送着往来的市民、游客。如今,林水相依、林山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的森林绿化网络已成为现实。
义务植树是市民参与城市绿化的重要途径。几年来,乌海市分别在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东山生态园、海北生态区、乌达区乌兰淖尔生态区、海南区环城绿化带等地建立了12个义务植树基地,总面积达8万多亩。几年来,乌海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100万人次,植树700万株。
乌海市还创新了林业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全市共有11个造林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总投资逾14亿元。同时,乌海市发放造林绿化补贴、兑现林业育苗补贴、为林业龙头企业贷款申请贴息,调动了企业和个人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产业化发展。以“绿”+“游”为突破口,乌海市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景区,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和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库,龙游湾湿地被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
2018年,乌海市继续以荒山造林、通道绿化和城区绿化等为重点,通过大力实施规划建绿、拆违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逐步推进绿色乌海建设。乌兰淖尔镇生态绿化工程一期防风林工程、乌达城北森林公园景观绿化工程的顺利推进都有效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
生态文明是乌海人永不懈怠的追求。近5年来,全市共种植各类苗木1亿余株,新增绿化面积1479公顷。目前,乌海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9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市之初的0.38%提高到现在的17.5%,水土流失累计治理总面积达到121平方公里。这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全国绿化委曾对乌海的绿化工作做过问卷调查,街头随机抽取的100名市民全部表示满意。这说明城市绿化成果得到了市民的肯定,人们在生态绿化建设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去年到今年,走乌海湖大桥这条路感觉已经很不一样了。花儿更多更美了,树更多更密了,透过路边的绿化带,能看到碧绿的湖水,叫人不舍得将眼神移开。”市民刘海生说。随着乌海市生态园林绿化的逐年改善,漫步乌海湖畔赏花逐绿、聆听龙游湾湿地百鸟齐鸣、品尝采摘园中丰收硕果,已融入乌海人的绿色生活。
今后,乌海市将继续构建“依山傍水绿色屏障、沿河沿路绿色走廊,点线面布局合理、林水路紧密相连”的生态景观格局,众手播绿,植出绿色美好家园。 (颜慧 靳婧 刘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