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桥海鲜市场一角
连日来,呼和浩特市有不少读者记者称,首府海鲜市场摊贩出售的海鲜存在缺斤短两的现象。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首府海鲜市场摊贩出售的海鲜不但存在缺斤短两现象,竟然还有两种价格标准!
【现象】市民:经常被坑
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韩女士爱吃海鲜。日前,她邀请朋友家中小聚,决定来个“海鲜大餐”,于是来到呼和浩特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水产海鲜区购买海鲜。“我买了三文鱼,55元一斤,商贩给我称的时候我在选大虾就没注意,只听老板说是113元钱。后来称完大虾,我又拿起三文鱼过称,结果却是103元。我质问商贩怎么回事,商贩解释说是看错了。”韩女士生气地说告诉记者,以前她买海鲜都不会注意这些,以后一定要注意商贩的这些小伎俩。
无独有偶,家住赛罕区的徐先生在买海鲜时也被坑了。前不久,徐先生到呼和浩特双树海鲜市场购买螃蟹。当时螃蟹是60多元一斤,徐先生一下子买了8斤。过秤后商贩将徐先生购买的螃蟹打包装袋,并灌了水、打了氧。可是徐先生回家在楼下超市过秤发现,螃蟹少了一斤多。“灌水打氧后重量应该重才对,怎么反而轻了。”徐先生告诉记者,事隔几天,他又来到该商铺买海鲜,并将螃蟹缺斤短两的事情反馈给了该商贩。该商贩坦言,市场里很多商家的秤都是“八两秤”,要想买足斤足两的货,得直接跟商家说“我要足两秤”,这样商家才会给足斤数,不过价钱上得加钱。
记者在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后发现,购买海鲜被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调查一】一样海鲜两个价
6月12日,记者来到融桥海鲜市场进行走访调查。随机在一个摊位前询价得知,活虾35元一斤。当记者提出要“足两秤”多少钱时,商贩立马改价称38元一斤。随后,记者称了400克活虾,并在公平秤处过秤,显示的克数确实是400克。
称好的400克变成345克
随后,记者又随机在融桥海鲜市场一个摊位前询问皮皮虾的价钱,摊位商贩说55元一斤。记者又提出要“足两秤”时,商贩立即要求,那得一斤加5元钱。当记者坚持要55元一斤购买时,该商贩表示,市场里都是这样,55元一斤肯定会少一两半两,少的是水的重量,还是60元一斤消费者比较划算。
当日,记者又来到双树海鲜市场进行走访调查。随机在一个摊位前询问皮皮虾的价格,摊位商贩告诉记者55元一斤,记者再次提出要“足两”时,商贩立马改价60元一斤。当记者询问55元一斤的话,实际会给多少时,商贩称她是打工的,不清楚,要买就买,不买就去别家问吧。
【调查二】眼见不一定为实
6月19日,记者再次来到双树海鲜市场进行走访调查,随机在一个摊位前挑选了一些皮皮虾。当时摊贩说皮皮虾65元一斤,应记者要求,摊贩用手一只一只地将皮皮虾装进袋子。过秤时,记者发现商贩的电子秤显示的是400克,52元。为了确保电子秤是处于归零状态,在过秤后,记者进行了确认,电子秤上没有任何货物时,确实归零。
在记者给商贩付钱的过程中,商贩没有经过记者同意,开始往袋子里灌水,灌到一半时被记者制止。问及灌水原因,商贩称是为了给皮皮虾打氧,保持新鲜。
付款后,记者来到公平秤处,将袋子里的水倒掉,照理应该会比400克多才对,可过秤时,公平秤显示的是345克。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那55克跑到哪里去了?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再次来到摊位前找到商贩。商贩听到记者的疑问后,在电子秤上再一次进行了过秤,这次显示的是360克。对于这样的情况,商贩忙解释,刚才是差一点,之所以会少,是因为海鲜带水,水被倒掉了,所以会少。当记者提出要退钱时,商贩很痛快地将钱退给了记者。
【投诉】只受理没解决的问题
6月20日,记者拨打了内蒙古质监12365投诉举报咨询热线,向客服人员反映了记者购买海鲜缺斤短两的经历。客服人员要求记者提供了时间、地点、商铺具体位置等信息,并进行了记录。
随后,客服人员又让记者描述详细经历,当听到记者说商贩给记者退了钱时,客服人员表示,记者的问题已经通过个人协商解决,商家已经赔偿给消费者,质监部门不会再受理该问题。如果个人没有协商解决,他们才会将这种情况反映给执法人员,执法人员会到现场进行核查,核查后也会给消费者进行反馈。
当记者提出,要投诉该商贩的秤存在问题时,客服人员表示,12365投诉举报咨询热线和执法检查是两个机构,而且受理的业务也是两种渠道,走投诉举报热线的话,受理不了。当记者提出“该向哪里投诉商贩秤有问题”时,客服人员表示,他们没有相关记录。
【真相】电子秤可随意调节
对于海鲜市场上一些电子秤显示的克数“眼见不实”问题,6月22日,内蒙古计量测试研究院力学所质量中心工作人员茅剑峰给记者进行了揭秘。
检定标识
“这是一种所谓的密码秤,它和正常的秤是一样的,只是在出厂的时候,一些不正规的厂家为了应一些特殊消费者的需求,设计了一套密码。密码秤在称量的时候,输入特定密码就会进入到另外一种模式。进入特定模式后,商家就能随意让秤显示商家想要的称量数。例如,同样是500克的商品,按不同的键,显示重量可变为550克、600克甚至更多。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作弊秤’或者‘鬼秤’。”茅剑峰告诉记者,这种“作弊秤”质监部门是能检测出来的,所以看标识很重要。凡是经过质检部门监测过的秤,在秤体上都会贴有绿色的强制检定合格证。如果没有合格证,就是没有经过检定的称,就有可能是问题秤。
茅剑峰说,尽管质监部门经常检定秤,但市面上还会存在这样的“作弊秤”,是因为这种秤的成本比较低,检定的时候商家会把正常的秤拿出来检,检定后的秤是做不了弊的。但是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走,他们就会把“作弊秤”拿出来使用。甚至有时候消费者投诉后,质监部门去解决的时候秤也是正常的,这一点质监部门也很挠头。所以,他呼吁海鲜市场的主管部门也应加强管理。
【提醒】维护自身权益有妙招
6月20日,记者带着调查采访中遇到的问题,来到呼和浩特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科进行采访。该科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罚款。”第二十六条规定,“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第二十七条规定,“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计量器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为了减少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计量器具或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等计量违法行为的发生,质监部门平时除了进行强检备案登记、技术机构周期检定、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工作,也在积极开展诚信计量承诺和诚信计量示范单位推选活动。但还是难免会有少数商家用小伎俩。对此,消费者就需要提高防范意识。
该位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物前,先查验计量器具是否有内蒙古计量测试研究院检定的绿色强检合格标识。在购物后,务必向商家索要小票,然后到公平秤处进行重量测量。也可以将手机、钥匙串等已知重量的物品放到商家的测量器具上进行比对,看商家的测量器具是否精准。如果真遇到短斤缺两的现象,也可以拨打12365或者12315进行投诉维权。(记者 马丽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