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矿山的绿色转型——乌海市海南区以矿区修复推进生态发展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18-06-26 11:00  【打印本页】  来源:乌海日报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调发展,使昨日黑色矿区在绿色振兴中实现飞跃,是我市大力实施矿区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海南区始终坚守生态与发展的底线,深入推进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打造矿山生态修复的绿色风景线。

  位于海南区地界的骆驼山矿区,在不少人眼中曾是煤灰和污染的重灾区。采矿形成的矿渣和煤面堆成了巨大的“渣山”,风起时,黑色粉末四处飘散。“夏天不敢开窗户,半晌就是一层灰,都是从矿山那边儿飘过来的。”家住海南和平小区的张喜和回想起前几年的场景仍有些感慨。

  海南区为还绿水青山于民,近年来,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思路,按照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持续把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如今,再到骆驼山矿区走访,人们已很难看到大面积的矿渣。过去随意堆积的黑色矿渣不少已修整成形,呈梯状向上延伸,被覆土固化的渣山最下层还建造了菱形网格状的护坡,坡上已长出小草。

  内蒙古广纳集团在骆驼山矿区内有8家煤炭企业,为了让渣山变绿,集团主动承担了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并按照治理全过程无尘作业的要求,采用固化和绿化相结合的方式治理。

  “面前这座已经治理完成的渣山经过覆土、消坡、整形、固化和绿化,现在已成为一道风景了。这里的每一座渣山都将按这样的标准开展治理。但这只是我们治理的第一步,按照计划,3年内实现可视范围内渣山逐级进行硬化、绿化、美化,最终形成长约12公里绿色、安全、稳定的景观屏障。第二步,我们计划全力对治理完成的渣山进行‘浓妆艳抹’,10年内不仅完成渣山的治理,还要将一座座渣山连接起来,在渣山顶部形成一块约19平方公里的可利用土地,建设一个集大型煤炭地质公园、山地自行车比赛场地、攀岩运动场为一体的地质生态公园。”广纳集团工作人员刘斌如是说。

  其实,骆驼山矿区治理仅是海南区矿区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部分。近年来,海南区进一步强化了矿区日常监督和管理,严格检查企业各项污染防治设施和工程措施落实情况,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避免矿区道路及运煤专线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海南区加快了矿区道路硬化步伐,并严格落实清扫保洁、洒水降尘措施。按照“谁投资谁养护,谁使用谁养护”的原则,督促企业建立有效的洒水降尘保洁机制,确保矿区道路湿润不起尘。同时,对治理任务与措施进一步细化,要求排土场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在2018年12月底前完成,露天煤矿扬尘治理采区所有道路必须达到平整无浮土,所有运煤车辆必须严密加盖篷布并不得超车厢装载等。

  针对火区,海南区通过覆土碾压、注浆封堵、剥挖等治理措施,对新增火点发现一处、处置一处,实现火区动态清零,并要求企业将剥离出的高温灼热体单独堆放,严禁直接排放到永久性排渣场或内排渣场,坚决杜绝产生烟气。同时,海南区对企业排渣场煤矸石处置,物料堆场治理,违章建筑物、构筑物清理等都提出明确治理标准及措施,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杜绝“以采代治”“只采不治”的现象。

  为积极解决矿区治理资金技术等难题,海南区还引进了有实力的企业,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探索出多种合作形式的治理模式,鼓励现有的欣泰、富鑫等煤矸石制砖企业就地取材,消化煤矸石等固废。

  除了以煤矿为主的骆驼山矿区,2014年起实施的三十二公里石灰石矿区治理项目则是非煤矿山生态恢复的典型例证。

  三十二公里石灰石矿区治理项目位于海南区城区西南侧,毗邻海南高速公路出口,担负着海南城区南大门的重要角色。几年前,这里因为开白灰窑、白灰矿而留下千疮百孔的矿区,废弃后的采矿渣堆、工业场地及白灰堆等遍布其中,起风时,白灰面就会随风飞舞。

  为恢复这处矿区的生态面貌,海南区花大力气挖山填沟,通过填埋矿石堆、覆土换绿、大面积播撒草籽复绿等方式,为昔日的废旧矿区披上了绿衣。“过去开车还得快点走呢,生怕落一身白灰。现在大伙儿散步、赏花都爱来这里,你说变化大不大。”家住海南神华小区的王爱桃说,如今环境好了,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排渣山着火点治理、排矸山覆土复绿、清理矿区“小散乱污”企业、美化修复矿区曾经的遍地疮痍……在矿区治理过程中,海南区正不遗余力地使用“绿色手术”愈合城市发展留下的硬伤。

  “现在好多了哇!家具一个星期擦一回也不脏,矿区治理效果咱老百姓从家里也能感觉得到。”张喜和说。 (颜慧)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