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良种繁殖场农耕文化展厅,只见乡村老物件琳琅满目。从农业生产用的锨撅、镰刀,到生活用的手摇缝纫机、煤油灯,还有用秸秆编织的锅盖、笤帚……上世纪60、70年代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这些展品都是苏木农牧民自己提供的,每一件都是那代人劳动的见证。通过展示,让子孙后代记住苏木的历史,记住先辈们勤劳奋斗的精神。”苏泊淖尔苏木党委书记高磊介绍。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乡村振兴需要挖掘农牧区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为传承传统农耕文化精神,厚植乡村文化内涵,苏泊淖尔苏木不断完善乡村历史文化展馆建设,加强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延续历史文化脉络。“去年,我们投资85.24万元,建成了额济纳旗良种繁殖场农耕博物馆。此外,还保留了苏木老邮电所、老政府、粮仓等旧建筑。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体验式游览,深度挖掘苏木文化,打造文化阵地,让游客看老辈人使用过的农具,听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讲解,形成独特的文化乡村游。”高磊说。
时光流逝,乡愁从抽象的感情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表达。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到乡愁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和旅游市场开拓,苏泊淖尔苏木用文化编织最美乡愁,引发广泛共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同时,苏木利用神树祭祀、赛驼赛马等节庆活动,展示优秀民俗文化,鼓励农牧民积极参加蒙古长调、陶布秀尔培训班,推广蒙古长调、陶布秀尔、漆画等民俗技艺、工艺,进一步增强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高磊说,只有保护好传统村落,延续历史文化脉络,才能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才能让乡村振兴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记者 邰芳 赵晓丹 杨慧 娜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