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通辽旅游人在行动
内蒙古新闻网  18-06-26 15:53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市旅游局工作人员在景区内查看旅游精准扶贫筹备工作。
金禾湾“认养节”启动仪式。
农户在蟹田里除草。

  精准扶贫,通辽旅游人在行动。记者日前从通辽市旅发委了解到,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好”脱贫攻坚战总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国家扶贫办联合下达的《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全力打好通辽市脱贫攻坚战,通辽市旅发委日前制定了“助力通辽市旅游精准扶贫方案”。

  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实现脱贫。该方案要求,旅游精准扶贫要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实现脱贫为目标,着力攻坚克难,加强统筹协调,联合各相关旅游协会及重点旅游企业加大支持力度,以“企业参与、助力脱贫”为主题,动员有帮扶意愿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人士与该市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结对,通过智力支持、物资帮扶、技术指导、带动就业等方式,着力在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给予支持,为该市扶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

  该方案实施的基本原则为政府引导,自愿参与。由各旅游相关协会向该市相关企业发出倡议,广泛动员全市有帮扶意愿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人士参与旅游精准扶贫、旅游精准脱贫活动。按照自愿的原则,与贫困村或者贫困户结对,力争有效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自选对象,量力而行。根据旅游企业和旅游人士要求,由企业和个人自选帮扶对象,并根据企业和个人实力,结合通辽市重点扶持的贫困村实际,找准贫困成因,明确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研究致富办法,因贫施策,因地制宜,力所能及地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

  创新机制,市场引领。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信息、人才等优势,结合旅游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贫困村、贫困户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广泛吸纳劳动力转移,形成常态化、全行业参与的帮扶机制,实现农民增收,共同发展。

  广泛宣传动员。通过召开行业协会和重点旅游企业动员会,广泛宣传中央和自治区、通辽市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旅游企业有序参与到全市脱贫攻坚战略布局中来,在全行业形成主动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踊跃参与扶贫事业的浓厚氛围。确定帮扶对象。在征求旅游企业和旅游人士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要求,确定联系村和联系户。

  制定帮扶计划。旅游企业联系村和联系户确定后,有针对性地确定帮扶工作任务,开展全市旅游扶贫“送智下乡”系列帮扶行动,列出帮扶时间表,确保定期有新的进展、取得新的实效。

  旅行社协会

  配合通辽市旅游扶贫精品线路规划及打造,帮扶有条件的旅游贫困嘎查村列入旅行社线路产品中。

  导游员协会

  开展“送智下乡”活动,组织通辽市优秀导游员为贫困地区旅游景区(点)的导游(讲解员)开展导游服务与讲解培训,提高贫困地区旅游接待服务水平。

  餐饮协会

  开展“送智下乡”活动,组织优秀餐饮技师赴贫困地区开展餐饮技能培训。派送贫苦地区旅游饭店工作人员到全市优秀旅游饭店、星级宾馆参加餐饮制作岗位培训。优先选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为贫困户增收带动脱贫。

  自驾车协会

  帮扶有条件的旅游贫困嘎查村列入自行组织的自驾游线路产品中。组织自驾车协会会员以自愿的方式参与旅游扶贫及对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摄影协会

  帮扶有优秀旅游资源、适宜开展摄影的旅游贫困嘎查村列入全市摄影基地,定期举办摄影活动,扩大贫困嘎查村的旅游知名度和号召力。

  自行车协会

  配合通辽市旅游扶贫精品线路规划及打造,帮扶有条件的旅游贫困嘎查村列入自行组织的骑行线路产品中。

  景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

  帮扶有条件的旅游贫困嘎查村列入旅行社线路产品中。开展“送智下乡”活动,组织通辽市景区(点)等高层管理人员为贫困地区景区、乡村旅游等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开展旅游区内餐饮、客房服务技巧培训,帮助相关企业提高旅游接待、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的质量。派送贫困地区景区、乡村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到全市品牌景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参加实践学习,提高自身企业的旅游服务水平。优先选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为贫困户增收带动脱贫。

  星级饭店协会

  组织通辽市优秀旅游饭店、星级饭店等优秀员工到贫困地区相关企业开展服务技能培训,帮助相关企业提高旅游接待和服务水平。派送贫困地区旅游接待企业工作人员到通辽市优秀旅游饭店、星级饭店参加岗位培训,提高自身企业的服务水平。各涉旅企业应为贫困人员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增收脱贫。(记者 斯琴塔娜)


[责任编辑: 滕玲玲]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