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解决了不想干的问题。技能引领,解决了不会干的问题。接下来,巴林左旗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还有关键的一招,那就是典型引领。通过典型示范,给贫困群众找到学习的榜样。
王耀龙是巴林左旗林东镇馒头敖包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村里离活畜交易市场近,他就琢磨着也当个牲畜交易经济人,增加收入。再有两天镇里的活畜交易市场就要开集了,他觉得没把握,于是把师傅王利军请到了家里。
巴林左旗林东镇馒头敖包村村民王耀龙:“下个集想卖这几头,这几头胖的。”
巴林左旗林东镇馒头敖包村村民王利军:“这集有的客户来不了,当肉卖就卖浪费了,你挺上一个集两个集的,赶上外地来客户需要育肥的一头(能)多卖四五百。”
馒头敖包村里还有4个像王利军这样的经纪人,大家都是用这种传帮带的方式,把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带进经济人的队伍。
巴林左旗林东镇馒头敖包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光:“像资金支持我们会给他提供没有利息的贷款帮着担保,我们希望通过王利军这样的典型,马上就会打造一批10到20人左右的大规模的经纪人,享受王利军一样的扶持政策,以馒头敖包为例带动更多的贫困户。”
在巴林左旗,还有不少困难群众靠自身努力过上好日子,自愿退出贫困户,也给大家树立了好榜样。来到查干哈达苏木阿鲁召嘎查牧民那木拉家的时候,他正在翻新牛棚。那木拉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去年利用扶贫资金买了两头母牛,他自己又攒钱填了一头。日子过的这么有劲头,是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更长远的打算。
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阿鲁召嘎查牧民那木拉:“这账我是这么算的,现在是3头,这3头下两个牛犊,这样就是5头了,我再买3个带犊的母牛,这样年末或者是明年春天就下犊,这样的话5个牛犊,5个牛犊我不多算,一个牛8000元,五八40000元,一个好小子打工钱就回来了。”
按照标准,那木拉完全可以被评定为贫困户,但在今年年初,他主动要求退出。那木拉的话说的很实在,他说当初结婚爹妈都没能送给两头牛,是共产党一直在帮他,他不好意思一直占国家的便宜。
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阿鲁召嘎查牧民那木拉:“凭啥你老当贫困户,更困难的,单亲家庭的孩子,重病的,这种更需要,咱们好赖能动弹,能挣点钱,现在你说政策这么好,国家这么支持,你能动弹,再穷的话那就怨你自己了。”
那木拉这句“国家这么支持,你能动弹,再穷的话那就怨你自己了”说的铿锵有力。俗话说,做人要有人样子。今年年初,巴林左旗就开始了“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评选自下而上展开。先从村级开始,只要发现好典型就随时随地进行表彰。在村镇两级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年终将在全旗范围内对激发百姓内生动力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使示范教育形成一个长期的过程。
贫困群众的思想也好,干劲也好,都要进行正向的激励。巴林左旗的这种激励不讲大道理,就是通过充分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让百姓有标准可学。采访中我们发现,这些典型已经成为凝结核,围绕着他们,一个个生产发展团队正在形成。而这些团队将逐渐升级为农牧业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这些典型,不光给身边的人提供了做人做事的标准,还提供了生产发展的标准。
思想引领,解决不想干的问题;技能引领,解决不会干的问题;典型引领,解决能干好的问题。按照顶层设计,巴林左旗正聚焦发力,撬动全要素,全面激发和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我们的镜头里,贫困群众踏实肯干、积极向上,乡村能人辈出、典型众多,这一股股正能量正在形成燎原之势,成为脱贫翻身仗中坚不可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