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老手艺焕发新青春
内蒙古新闻网  18-06-27 17:04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广播电视台

  端午节前夕,宁城县天义镇大新地村四组李凤芹等十几家农户的家里格外热闹,每一户人家的炕上、门房里挂满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纸葫芦,把每一户变成了一片纸葫芦的海洋。每天,这里都有货车上门收购纸葫芦,将生产的纸葫芦批发销往凌源、叶柏寿等地。

  纸葫芦这门手艺虽老但现在却焕发着勃勃生机,不仅带动了这个村的经济发展,还使贫困妇女找到了一条特有的致富之路。说起这里的纸葫芦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清代前夕,纸葫芦是以红、黄、蓝、绿为主色调的各种纸张为原料,通过闷、压、折、叠、粘等几道工序,用巧妙的手法,简练的造型,叠制出褶皱平缓、型号各异、颜色不同各种各样葫芦图形。

  村民李凤芹今年62岁,她家从事纸葫芦制作已经六十多年。在交谈中得知,她的葫芦制作手艺还是跟婆婆刘秀莲学来的,婆婆刘秀莲今年已经85岁,但仍然能身手敏捷的从事纸葫芦制作,而儿媳刘淑娟也会帮着销售。这门手艺就是在大新地村新老更替、不断传承中发展壮大,成为了这个村脱贫攻坚路上一项重要产业。

  目前,大新地村从事纸葫芦制作的有16户,贫困户刘玉珍、孟祥苇两户就是靠着学会纸葫芦手工制作,正在逐步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个村做好的纸葫芦主要销往凌源、叶柏寿等地,收入可观,在这里,勤劳的妇女们用她们的双手传承着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留住了一段历史,更留住了财富。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