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智双扶”铺富路 精神引领拔“穷根”
内蒙古新闻网  18-06-27 17:03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争当贫困户,不如实干来致富”。建档立卡贫困户温树林老人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成了他自强不息、激发内生动力、脱贫致富的“座右铭”。

  林西县统部镇敖包河五村68岁的温树林老人和妻子朴实善良、勤俭持家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多年的努力也让家里有了些许积蓄,可一场大病让他们的努力瞬间付之东流。2015年,温树林检查出胸膜炎、肺积水和肺结核,为了治病,家里卖掉了80多只羊,术后在家休养了一年,日子一下子陷入了窘境,精神萎靡不振、日渐消沉。

  村里了解到他的情况后,2016年春,把他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主动上门为他宣讲脱贫政策、出谋划策,帮他树立战胜疾病发家致富的勇气和信心。几经劝导,温树林也意识到自己还是家里的顶梁柱,也不想始终戴着贫困户这顶不十分光彩的帽子。当年他自己筹借资金买了8头母牛,在他的精心饲养下,现在牛已经发展到15头,按现在的行情年收入非常可观。2017年春,建档立卡户动态调整时,温树林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他说:“国家的政策真的很好,可没有自己的努力也是不行的,我不能再占着贫困户了,把党的好政策让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吧”。

  温树林这种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的精神影响着该村的村民,现如今,该村90%的家庭都有了一定规模的羊或牛产业。

  针对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现象,林西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重的原则,深入推进“精神扶贫”,引导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树立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把“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加快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推进过程中,林西县着力解决“干部热、群众冷”的问题,把“精神扶贫”摆在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和产业扶贫、异地搬迁、健康扶贫、基金分红等脱贫措施同步推进,先后在农村开展了“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四个一讲座”、“文化活动大下乡”“典型培树”等活动。

  “以前,一到晚上没事做,早早就睡了还睡不着,白天还没有精神,现在每天跳跳广场舞,身体比原来好多了,精神也足了”今年45岁的统部村村民冯海丽说。

  贫困群众最缺什么?缺钱、缺物、缺资源……五花八门的答案里,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文化、是精神。

  针对这一问题,林西县不断加强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变当地群众的精神面貌,为他们提供交流脱贫致富信息的新平台。“自从村里有了文化广场、活动室、百姓大舞台,村民们聚在一起讨论的相当多是去哪打工、种什么挣钱这些事了”林西县统部村村支部书记车贵军说。文化广场和活动室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贫困户向脱贫户“取经”的好地方。

  精神文化建设,不但扶起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志向,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在林西,除了走上了自力更生脱贫路的温树林之外,还涌现出全区“道德模范”张海军,全市“文明家庭”杨玉芹,全市劳模、种植产业大户任宇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近年来,有20余人荣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榜样的力量唤起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斗志。

  “对于脱贫攻坚而言,精神文化的力量似乎并不足以立竿见影,但当群众有了强烈的脱贫意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之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林西县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