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做实脱贫摘帽工作
内蒙古新闻网  18-06-29 17:01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扶贫

  近两年来,内蒙古丰镇市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民工程来抓,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目标倒逼,层层压实责任,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6225户13508人,2016年、2017年共脱贫4704户1009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l.49%,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2016年底经过自治区第三方评估和盟市交叉验收,2017年7月通过自治区第三方评估组复查,2018年3月自治区贫困退出复查正在进行中。

  一、大力实施产业、金融、生态扶贫工程,增加收入来源,确保贫困户吃穿不愁

  把发展产业作为基础性工程,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和资金扶持等多种措施,全市共培育45个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通过“股金+租金+薪金”“订单式”经营等方式,带动1956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投入资金4043万元,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进行补贴,覆盖贫困户5068户。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协商,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8亿元,其中2017年发放金融贷款6793万元,1194户贫困户受益。在林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将250名贫困人口聘为护林员,每人每年工资收入6000元。

  二、大力实施教育、医疗、政策性兜底扶贫工程,提高保障水平,确保贫困户教育、医疗、养老有保障

  在教育扶贫上,小学每人每年补助2190元、初中2460元、普高4550元、职高4050元、专科及本科以上1万元,全市共资助在校贫困生1086人,2017年发放资助金432万元。在医疗扶贫上,实施了“一降四提五救助”、大病救助基金和商业保险、“慢病小药箱”、免费体检等综合措施,全市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慢病送药率、免费体检率分别达到100%、100%和83%;通过合作医疗报销、民政医疗救助、大病商业保险、大病救助一站式报销,贫困人口大病医药费报销比例达95%以上。在社会保障方面,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应保尽保,未达到低保标准的采取现金直补,2017年发放低保金1293.65万元,直补金21.6万元。

  三、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扶贫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贫困户住房有保障

  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2016年1193户2420人实施了易地搬迁,其中贫困户640户1360人,已全部搬迁人住;2017年1167户2507人实施了易地搬迁,其中贫困户553户1218人,工程全部完工,目前正在陆续搬迁。集中力量彻底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土房问题,兼顾解决住房最危险的其他一般农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对国家危改工程之外的其余危改户全部由政府负责实施改造,2017年投入资金1.1亿元,实施危房改造7000多户,基本解决了农村危旧土房问题。2014年以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5亿元,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四、全面压实扶贫责任,加大帮扶力度,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成立了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和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站,制定了督查考评办法、奖惩激励办法等,全面压实了包联市级领导干部、乡镇党政主要领导、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切实加大帮扶力度,今年以来,自治区7个厅局单位帮扶资金100万元:乌兰察布11个市直单位帮扶资金200万元;90个市直单位帮扶资金500万元:启动了“万企帮万村行动”,40多家企业帮扶资金260多万元。着力壮大集体经济,全市48个行政村有了集体经济,其中1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成立了9个督导组,对全市脱贫工作定时不定时督导检查,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扎实推进贫困人口劳务输出,通过就业培训,1056名贫困人口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务合同,月工资2000元以上。二是结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如元山子乡连续4年组织开展了农民运动会、农民劳动技能竞赛和农民红歌赛。三是强化正向激励,组织开展了“脱贫明星”评比活动。对率先通过产业发展脱贫的贫困户给予奖励,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中,邀请“脱贫明星”进行宣讲,提升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