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通辽市开鲁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签约额79.4亿元,重点在谈项目60个,争取上级资金1.8亿元。做大做强玉米生物科技产业。突出全株全产业链发展,打造淀粉、酒精、酸、糖、醇、胶、医药化工等循环经济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全县玉米深加工产品总数达到130个,年转化玉米150万吨;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发展。着力构建肉牛产业“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洪泰农业10万头基础母牛养殖基地投入使用,伊赛牛肉2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车间投产运营,雨田牲畜交易市场代饲代养区、生活交易区、电子交易平台加快推进。红干椒产业在抓好红干椒种植,推进晶山、蒙椒都等食品企业新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加大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引进,推动红干椒产业从出售原料和初级产品向保健品、医药中间体等高端产品方向发展。目前,通辽市开鲁县重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2家;抢抓机遇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准确把握国家新能源政策导向,稳步推动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预计到年末,全县风电并网发电达到140万千瓦、光伏并网发电15万千瓦。
加快打造绿色生态农牧业。种养结构不断优化。调优产品结构,打造绿色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区9个,玉米稳定在140万亩,特色经济作物120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5处、养牛专业村6个、养羊专业村10个,新增肉牛8万头、肉羊20万只、生猪10万口。以4条国省干道两侧沿线为重点,规划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工程87万亩,已完成59.42万亩。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推进规模化、精品化、基地化建设,采取公司造林与农牧户自造相结合,完成春季造林42万亩。在7个国营林场建设苗木基地2100亩,建设果品经济林7万亩,实施退耕还草5万亩,治理沙化草原10万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启动运营。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流转土地57万亩。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清产核资。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公交车总站。实施主要街路两侧硬化路面、公园广场彩砖修补更换。启动城区标准化水冲公厕规划。推进卫生城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集中打造自治区级新农村新牧区示范嘎查村,落实产业发展计划示范村49个。不断健全卫生和基础设施综合管护长效机制,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持续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多途径增加创业就业渠道,农牧民工转移就业56012人次。不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抓好卫生计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完善县域医共体协作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简政放权,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立投资项目综合审批办公室,涉企部门分管副职集中办公服务,真正做到“一站式、一次性”审批,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中期验收。(特约通讯员 张美娜 通讯员 梁超 周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