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星空延时纪录长片《星球的脊梁》即将开展
记者了解到,7月14日至7月25日,“纯净星空·生态中国”公益展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本次艺术展的内容来源于国内首部星空延时纪录长片《星球的脊梁》中的影像资料和主创团队在西藏收集的152位非遗传承人记录。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纪录片的主创团队有咱们内蒙古老乡,在展览开始之前记者采访到该片制片人夏志君,听他聊了聊幕后的故事。
延时摄影+非遗文化直击心灵的震撼
据了解,该片从2016年开始,由星空摄影师、探险团队和原生音乐创作组织一行历经770多天拍摄,足迹踏遍30万公里行程,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离太空最近的地方,采用了延时+航拍+原创音乐的手法,用全新视角,展现了星空下神秘世界屋脊的多样地貌、壮美风光,真实纪录和表达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完成了纪录片《星球的脊梁》。而此次展览将使用全球顶尖的影像技术和智能互动技术,让观众可以自由地和星空互动,深刻体会自然的美好和保护环境的重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素材全部采集自青藏高原,体现了中国西部纯净的自然环境和优美的人文气息,表明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好生活的信心。此外,纪录片的音效及配乐全部源自西藏,音乐团队采集藏地峡谷、雪山、丘陵、冰川里的各种自然原声。在林芝、那曲、日喀则、阿里等地拜访了152位当地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的民间艺人,他们都是国家级、省或自治区级的非遗音乐艺术传承人。收集到最为珍贵的古老曲种,其中部分音乐元素已有1000多年历史。夏志君介绍:“152位非遗音乐艺术传承人的音乐是做为一个基础元素体现在纪录片音乐里的,通过我们音乐团队‘那木厂牌’的后期整理加工,翻译摘录出跟天、地、人、自然万物有关联的素材,以全新的配器编曲呈现出来的。”
全程西藏取景拍摄过程惊心动魄
为了拍到最美的星空,整个团队也吃尽了苦头,比如取景地是职业探险者才有能力发现和到达、并且从未向世人公开的高原秘境。团队历时两年,深入西藏、青海、四川,羌塘、可可西里勘察取景,有400多个镜头机位在海拔4500米以上。夏志君说:“例如位于比如县的萨普神山,阿里日土海拔5500米的多玛冰川。辛苦之外也有意外惊喜,捕捉到很多难得一见的自然奇观。例如在日喀则的吉隆沟,为了拍摄银河,在海拔4500米的山顶守候了四天四夜,终于等到峡谷对面,尼泊尔境内的蓝塘里壤峰,银河翻滚在云海里,呼应着雷电交加,景象特别震撼。”
据夏志君介绍,在2015年他们举办了中国·库布其沙漠星空文化节,也接触到多方面的天文专家和星空摄影爱好者,更深层次的思考“星空”这个概念,他说:“当我看到国外的一部星空延时摄影纪录片《TIMESCAPES》的时候,开始有了自己拍摄原创的延时摄影纪录片的想法。我们从2016年初第一次进藏,开始勘路工作,主创团队里有包括制片人、监制、摄影、摄像等在内的10多位内蒙古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呼市人比较熟悉的《光本》团队也参与了纪录片前期拍摄和小样剪辑工作。在这次展览之前,《星球的脊梁》在2017年的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中国故事》环节,我们的提案从150部作品中被选入围,算是第一次在纪录片领域亮相,未来准备参选德国柏林纪录片电影节和法国戛纳纪录片电影节。”(记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