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时节,记者走访了巴林左旗部分苏木乡镇嘎查村干部,听到最多的是脱贫致富首先要激发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是什么?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太平地村党支部书记于海龙说:“一枚鸡蛋,受外力破壳,只能做食物;从内部破壳而出,则必然是一个生命,强大生命力就是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巴林左旗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两手抓,聚焦发力,提升贫困群众“有志气脱贫、有能力脱贫”的信心。
扬志气:坚心守志勤为本
巴林左旗是国家级贫困县,全旗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9.6万人。截至去年末,未脱贫人口12844户24573人,贫困发生率由21.35%降至8.14%,占全市贫困人口的18.24%。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和历史原因,该旗扶贫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为帮助贫困群众在意识上树立脱贫自主性,提升生产生活信心,左旗积极实施标语先行。“扶贫先扶志和智,勤劳致富传美德”“扶贫不是送钱送物,勤劳才能脱贫致富”“人穷不能志短,好政策不养懒人”一个个扶贫先扶志标语,在该旗的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随处可见。
为让扶志宣传长效化、接地气、全覆盖,左旗整合旗委党校、脱贫攻坚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等组建新时代讲习团。依托各苏木乡镇的学习讲堂、嘎查村的农牧民夜校,以集中宣讲、田间地头拉家常、小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扶志、扶智始终伴随脱贫攻坚的每个节点,不断深化和丰富扶志、扶智内涵。各苏木乡镇采取不同形式表彰“脱贫能手”“致富能手”等,将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扬智气:智在必得需发奋
“经入户核查、审定,李军家达到国家既定脱贫标准,光荣脱贫。”这是记者在左旗哈拉哈达下山湾村看到的一幕。“我为脱贫整整奋斗了五年,在好政策和干部帮扶下,终于脱贫了。”李军说。
扶智,增强“造血”本领。左旗积极发挥农民夜校的作用,加强农民种养殖技术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增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立足本地农业特色,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引入“互联网+”模式,改变粗放盲目的生产状态。该旗组建新时代讲习团送理论下乡,创办镇村两级学习讲堂让政策落地、让典型生根开花。通过实施“N+1”脱贫本领提升工程和大培训体系,成功营造“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浓厚氛围。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左旗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两级共组建了100多个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团,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300余场,共计3万多人(次)聆听了先进事迹报告。“志智双扶”激发了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为该旗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