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共治的基本要求
内蒙古新闻网  18-07-11 09:59  【打印本页】  来源:学习时报

  法律和道德因其各自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在国家治理中有其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只有紧密结合、协同发力,实现德法共治,才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有效实施德法共治的治国方略,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导向正确。法治与德治作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两种主要手段和方式,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效,就必须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正确导向,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让人民参与、人民遵从、人民监督、人民受益。让人民受益成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让人民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自觉坚定德法共治的正确方向。

  体系完备。实施德法共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立足国情、把握当前、着眼长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完善一整套完备管用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德治体系。一方面要构建系统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依法治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另一方面要探索构建成熟稳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以德治国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

  互融互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一方面,二者在内容上相互融合融通。法律和道德历来同根同源、互融互通、相互转化。另一方面,二者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促进。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能起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平等公正。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公正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道德面前一视同仁,法律和道德的施行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行稳致远、广受遵从。平等公正是德法共治必须坚持的基本价值追求。以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及其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和惩处力度,切实维护法律权威、恪守道德要求。

  共建共享。德法共治牵涉面广、影响力大,需要政府、社会、媒体、家庭、学校等各方共同参与、并肩奋斗,为德法共治创造良好社会氛围。政府要发挥示范作用,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社会各界要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尚德的良好氛围;媒体要发挥正面宣传引导和负面舆论监督的作用,家庭要树立弘扬良好家教、家风,恪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法治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尊德守法的新一代公民。

  改革创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破旧立新的自我革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另辟蹊径的独家绝技。实施德法共治,必须用好改革创新这个法宝。必须通过全面改革不适应的法律、政策、制度、风俗习惯,大胆创新思想方法、路径举措,才能不断破解制约德法共治有效实施瓶颈,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领导有力。党要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凝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大合力。党要大力推进以德治国方略,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提振全民的精气神。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进德法共治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实施德法共治治国方略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冯海燕:中央党校中青二班学员,湖南省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 张睿]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