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弯弯的村路上—记扎鲁特旗鲁北镇义和碑村第一书记王晓东
内蒙古新闻网  18-07-11 17:24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义和碑村村路弯弯的,王晓东无数次走在村路上,走进一户又一户贫困家庭。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雨水有时洒落在水泥铺成的村路上,曾经润湿了他的鞋子;走在村路上,他曾经望一望贫困户老高家园子中长势茂盛的黄瓜秧和圈中刚刚产下的毛驴驹;他曾经冬天脚踩着村路上的积雪,到贫困户家看一看是否生上了炉子烧了炕。

  7月4日,做完阑尾炎手术的第四天下午,王晓东就来到义和碑村。

  扶贫督察组要来检查精准扶贫台账,王晓东不放心,自己开车来到村委会,翻开30多本台账,一个一个地查看,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档案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他长舒了一口气。

  7月的义碑村,风火辣辣的,村庄周边的玉米都卷起了枝叶。窄窄的房舍沿着水泥村路延伸,远方的山覆盖着稀疏的绿色。

  “现在就是坐下来有点腰疼,后天拆线”王晓东弯着腰,小心翼翼的走着,避免还没拆线的伤口的疼痛。眼睛的后面是一双平淡的眼神,对于自己为扶贫村所做的一切,他的叙述是缓缓地、平静的。

  这个在山脚下的村庄,与其他的村庄没有什么两样,贫困村民散落在村子的各处居住,王晓东带领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一次又一次来到他们的家,了解贫困原因,研究脱贫的方法,将党的关怀播撒进人们的心田。

  王晓东是千百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中的一个,普通而又普通。

  贫困农牧民见到王晓东都说:“比我还了解我家的情况”

  说起贫困户的情况来,王晓东了如指掌。

  义和碑村2016年脱贫29户,2017年78户脱贫,新识别10户,加上未脱贫的4户,返贫1户,至今还有15户未脱贫贫困户。

  耿树和家养的一头奶牛,刚刚下了一头牛犊,他家的低保最近也批了,两个人,每个季度660元的补助;高永新家申请了3万元的贷款,承包了70亩地的玉米,去年还10000元的贷款了;王喜全家在村上的苗圃打工,一年的收入在9000元左右,去年用市本级生产流动资金10000元购买了一头本地的毛驴,养一年能卖8000元钱……

  村民高永新的家,院子里的蔬菜长得正旺,西葫芦、小葱、黄瓜、豆角绿油油的。

  高永新两口子正在吃午饭。走进屋中,高永新见到王晓东来了,高兴地从炕上下来迎上前去。黑黑满是皱纹的脸膛满是笑容,来到外屋地,断断续续笨笨地讲述着他家的扶贫增收账。

  包地种地是王晓东为高永新家规划的一条主要的脱贫增收之路。针对高永新对种地比较熟悉的实际,扶贫工作队与他商量利用3万元的扶贫贷款,承包70亩地,开始了他的脱贫之路。2016年,高永新包地种植玉米与绿豆,纯收入在6000元左右;2017年,由于玉米价格不是太好,收入5000元左右。

  “王书记比我还了解我家的情况”。高永新经历了5次住院,花费10多万元。贫瘠土地的收入,与巨额看病诊疗费不成正比。“我自己也想办法脱贫,王书记是我家的常客。原来我养羊,但没时间经营,我的身体恢复的还不太好。最后定下来种地,我对种地很有把握,还能照顾家。”

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精准脱贫,一户一策,包地种地这条路子最适合高永新。

  环视高永新的家,锅台上已经分不清瓷砖的颜色,灶坑前还有没烧完的玉米秸秆,外屋地水缸分明已经使用了许多年。水舀子豁牙漏齿。放碗筷的木头架子,已经看不出红色的油漆。与高永新说话的时候,她的妻子从里屋的炕上爬起来,脑溢血造成的腿脚不利索,踉踉跄跄来到外屋,喝口水又回到炕上。

  处在泥泞之中的贫困家庭,就是这样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拉动下,一点一点地走出泥潭。

  屋外户户通播放着党的扶贫政策。

  晌午的阳光浓烈,照射进这个小院。

  “没有扶贫队,我的日子就更困难了。”高永新说。

  贫困农牧民见到王晓东都说: “好,服务到家了”

  62岁的王喜全,拿出两个小药瓶。

  “260元一瓶,这药挺贵的,专门治疗我的尘肺病。”

  黑黑的脸膛,瘦高的身材,满是纵横交错的皱纹,见人一笑一点头,眼里满是感激。

  王喜全的家是一座普普通通的陈年瓦房,家具的边缘都磨损了。“毛驴是我4月份养的,用的是市本级生产流动资金10000元买的。今年春天就下了一个小驴驹,到年底能卖4000元钱吧。”

  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王喜全高兴地说。“以前我啥也没有,就是出去打打工。孩子娶媳妇拉了一身的饥荒,把地也包出去了。我这病啊,啥也干不了,依仗党的政策好啊。”在王喜全家的院子里的驴圈里,一头大黑驴正在吃草。让这个小院子格外的又生气。

  发展驴产业,是王晓东给王喜全制定的扶贫政策。想着是一年下一个驴驹子,增收就有保障了。

  阑尾炎手术要拆线的前一天,王晓东又来到义和碑村,原因是他放不下这些脱贫刚刚有些起色的贫困户们。2017年,王晓东驻村200多天,整天和贫困户在一起,研究扶贫的方案。

  王晓东的妻子叫薄慧慧,也是一名包村扶贫干部,两口子都一心扑在精准脱贫一线中。

  2017年12月的一天早晨,村里要召开扶贫工作会议,但是家里有点事要处理,耽误了一点时间。王晓东跟妻子说了一声,开车急急往义和碑村赶。走在路上前边一个大货车,后面一个大货车,瞬间就把他的轿车挤在中间,反光镜挤碎了,车门子刮变形了……但即使是这样,他也不愿意耽误扶贫会议的召开。他赶紧让朋友开车来,准时把他送到会场,车祸的事情只字未提。这次险情是事后从别人的口中知道的。

  王晓东对自己的付出只字不提,没见王晓东乐过,脸上除了平静,仿佛还带有一丝沉重。他是扎鲁特旗森林公安局的副局长,扶贫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工作。但是他用对群众的真心,迅速去掉对这项工作的陌生感觉。

  住的地方,是几个人的联排炕,不比家里的双人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比较简单,看不见蔬菜与水果。扶贫工作队居住的房间除了几张单人床之外,再也找不出什么家具来。

  这是扶贫工作队租住的房子,就在贫困户的中间,距离近,心也近。

  王晓东对贫困农牧民说:“天冷了,这点钱买点煤,给老人生炉子烧烧炕吧。”

  反复启发,王晓东说出了他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以来最难过的事。

  2016年冬,村民王喜文80多岁老母亲找到王晓东告状,说她的儿子不给他烧炕,屋里冷的实在是没法呆了。

  听到这种情况,王晓东和村上的副书记、副村长一起来到老人的家里了解情况。原来,王喜文的家生活比较困难,冬天为了节省费用,就没有给老人家烧炕点炉子。了解了情况之后,王晓东摸摸挎兜,里面有500元钱,就全部掏了出来,对王喜文说,“天冷了,这点钱买点煤,给老人生炉子烧烧炕吧。”

 通讯员刘浩淼摄

  事后,王晓东对一位镇干部说,80岁的老人大冬天还在挨冻,一想起来心里就难受。

  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并不轻松。

  有人向记者讲述了王晓东任第一书记最难的一件事。“刚到村子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困难群众有病就去小药店,没有凭证,报销不了。”这让王晓东很着急。于是,他把能报销的药品列成了一个单子,一家一家地跑,告诉贫困群众去哪里开药,如何留下报销凭证。跑了很长一段按时间,终于让贫困群众的药费都能报销了。

  王晓东也有自己高兴的事情,一位镇干部说:“那天,王晓东高兴地对说,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原来,村里一位低保户对王晓东说,“我是这个孩子的叔叔,有啥政策能帮一帮这个孤儿?”王晓东记在心上,与孩子所在的学校沟通情况,给这个孩子申请到了奖学金。

  在任职第一书记的日子里,王晓东还帮助村里建设食用菌加工厂,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班子,制定村里的三年发展规划,规划建设水厂供应纯净水。2017年王晓东申请旗本级生产流动资金109.2万元,帮扶58户脱贫。又争取市本级流动资金29万元帮扶25户42人。

  2016年在王晓东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为所有贫困户每人缴纳了80元的商业保险,150元的新农合保险。2017年缴纳150元的大病补充商业保险,150元的新农合保险。实施慢病送药79户,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在乡镇、旗医院按比例报销……

  点点滴滴,看起来不大的小事,就是老百姓天大的事,王晓东这样认为。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