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市天池镇天池社区驻村工作队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以解决群众困难诉求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从群众关切的小事做起,真心、耐心、热心、细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逐渐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5月的天池村,乍暖还寒,路边的蒲公英星星点点开出黄色的小花朵。位于旅游景区内的天池村,因为冬季时间长且气候寒冷,人口本就不多的天池村村里常住的人口不足一半,街上冷冷清清;蕨菜、蘑菇还没到采摘季节,旅游淡季,很多群众都呆在家里。天池社区驻村工作队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就在这安静的氛围中开班了。
天池社区驻村工作队进驻天池村以后,首先开展了入户调查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驻村工作队发现:天池村作为林业村,一直是由阿尔山林业局管理,村里群众对政府的认可度不高,且村民组成很复杂,既有林业的在职职工、退休职工,又有很多的外来户和社会户;受阿尔山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对利益的追求使群众各忙各的,人心比较涣散。在此种情况下,很难开展各项驻村帮扶工作。
怎样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是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第一个难题。驻村队员群策群力,针对天池村有意愿就业且闲置的劳动力举办技能培训班。为了方便群众学习,把培训地点定在了天池村,聘请专业的老师授课,学员考试合格后颁发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使群众真正受益。经过驻村队员的动员,为期20天的技能培训班,学员队伍逐渐壮大,由最初的23人发展成了50人。为方便交流还建立了技能培训班微信群,群里的成员每天都会发照片或者视频,晒一晒自己家今天的面点主食,接受大家的称赞和点评。
学员辛秀红高兴地说,工作队办的免费培训班很受欢迎,真正是一人学会全家受惠,不仅多了一个就业的技能,自家的餐桌再也不是一味的馒头花卷,出现了很多新花样,感觉生活有了新鲜感和乐趣。
驻村工作队就用这样的方式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在促进群众的就业创业的同时,也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
天池村有一个很有名的“倔”老头叫纪会民。纪会民有个儿子叫纪剑,长期在外地打工。今年,纪会民想给儿子办理医保,因为年龄大、路途远、找不到办事地点等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办成。天池社区驻村工作队进驻天池村后,抱着试试的想法,纪会民找到了工作队寻求帮助,工作队员在了解情况后,立刻主动帮助其联系办理相关手续。目前医保卡的前期申请工作已经办理完毕,过了等待期就可以取卡。
纪会民感激非常,感慨道:“原本只是想着过来试一试,没想到工作队这么热心,这么快就办好了,一下子把愁了我两个月的事给解决了”。事后曾多次邀请驻村工作队员去家里喝酒,都被工作人员婉拒了,还有群众为工作队送来自家捞的鱼、采的野菜和生活用品等,而且经常是悄悄放在工作队门口就走,让队员们感动不已。
金江沟村有个“外来哥”,叫朱国明,说他是“外来哥”,是因为他不是本地户口,是黑龙江人。20多年前经朋友介绍来到阿尔山,采药维持生活。第一次见到“外来哥”,是在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的第一天,4月11号,我们刚踏进“外来哥”的家门便有一股心酸涌上心头。在破烂不堪、杂乱无序的环境中见到了主人,“外来哥”热情、健谈,与工作队员像老朋友一样,聊了很久……“外来哥”喜欢采药,也喜欢研究药,家里还收藏了一本看起来已经翻阅过很多遍的一本药学书。但去年秋天上山采药时因四轮翻车导致腕骨骨折,现无法劳动,更没有人帮他打理家务。因为他不是本地户籍,未能纳入低保户和边缘户享受相关政策,镇领导和驻村干部都为他着急。虽然老家那边交了农村合作医疗,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去年车祸骨折后没有恢复的伤口近期还化了浓,工作队的几人走出“外来哥”的家门有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一定要帮帮他、帮帮他……
工作队第二次入户的时候就和“外来哥”说好了要尽快带他去医院做正规检查,约好的当天工作队员如约而至,从“沟里”接上“外来哥”驱车35公里来到阿尔山当地最好的医院,找了最好的医生为他检查。经医生诊断,“外来哥”手腕恢复情况还好,但需要一段恢复期,给他开了药。听完医生的话,“外来哥”露出了笑容,满怀信心地表示要靠自己的双手养家致富,他向我们投过来的眼神是满满的感激和信任!他也许没敢想,可能也不敢相信,工作队真的说到做到了!
“我挖的草参都快烂了,你们怎么还不来取呀?给你们拿点儿东西咋这么费劲呢!……”这是几天后“外来哥”朱国明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外来哥”和工作队的沟通多了,感情近了,像“哥们儿”一样……语气放松了,彼此惦记了。
“外来哥”,你是我们“圈儿里”的人,工作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人们常用“鱼水情深”来形容干部群众关系的融洽。驻村工作队好比是鱼,群众好比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离不开水。我们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工作队就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鱼水相融。在今后的工作中,天池社区驻村工作队要以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地干好以后的工作,使驻村工作多出实效,让群众满意,也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