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计划2018年脱贫1.3万人,2019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2020年巩固提高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该旗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以贫困人口类别细分为基础,以农牧林产业为依托,以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通过产业发展壮大,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细化“三个分类”,将脱贫路径与产业发展挂起钩来
对贫困人口精准分类,打好精准施策的基础。第一类是“两有户”,指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基础,但因病因学等外部突发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共3863户7600人,占贫困人口19.74%),主要通过扶贫资金助推、龙头企业带动,引导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实现脱贫。第二类是“一有一无户”,指有劳动能力、无发展实力,因缺资金、缺技术、不懂市场致贫的贫困户(共8698户17908人,占贫困人口46.51%),主要通过挂靠大户、合作社代耕等方式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第三类是“两无户”,指无劳动能力、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共8005户12992人,占贫困人口33.75%),主要通过引导其加入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以资产收益、入股分红等形式实现脱贫。
抓好“三个结合”,将扶贫产业与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挂起钩来
结合结构调整找扶贫产业发展路子。一是种植业实施“两压缩、两增加”战略,做好旱作农业文章。针对玉米产能过剩、价格持续走低的实际,“十三五”期间,敖汉旗每年压缩玉米、高梁20万亩,增加谷子等杂粮杂豆10万亩、经饲作物10万亩。到2020年,稳定种植玉米和高粱各100万亩、谷子100万亩、杂粮杂豆100万亩、经饲作物100万亩,解决玉米“一粮独大”问题。二是养殖业实施“一减三增”战略,做好品种改良文章。针对小尾寒羊市场竞争力下降的实际,计划到2020年,全旗减少小尾寒羊100万只,保留优质小尾寒羊基础母羊50万只,增加优质杜寒杂交一代育肥羊100万只,生猪增加到300万头,肉驴增加到40万头,解决小尾寒羊“一羊独大”问题。三是林产业实施“一减三增两改”战略,做好残次林更新文章。针对生态建设经济效益发挥不充分的实际,“十三五”期间计划减少退化林(小老树) 50万亩,增加水果经济林10万亩、文冠果20万亩、樟子松20万亩,山杏改接大扁杏10万亩,沙棘抚育改良10万亩,解决小老树“一林独大”问题。2017年,全旗通过种养林三项产业结构调整,分别带动农牧民群众人均增收669元、744元和200元。
结合主导产业找扶贫产业发展路子。重点发展小米、肉驴、沙棘、文冠果四个“百亿元”产业,带动农牧民分享全产业链收益,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谷乡、阿胶驿站、沙棘之都、文冠庄园”,覆盖贫困人口2.31万人,占贫困人口的60%。小米产业优势明显,自2012年敖汉早作农业系统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该旗连续举办四届世界小米大会,并在北京举办了世界小米论坛,敖汉小米声名远扬,全旗谷子面积持续增长,达到90万亩,通过发展小米产业,每亩地比种植玉米增收500元。肉驴产业方兴未艾,该旗肉驴存栏30万头,是全国存栏肉驴最多旗县;目前东阿阿胶入驻,总投资6亿元的1万头养殖示范基地初具规模,20万吨饲草料加工厂、20万头肉驴交易市场开工建设,10亿元毛驴租赁基金积极运作,引领全旗肉驴产业步入黄金时代。通过发展肉驴产业,养1头驴在效益上与养10只羊相当。沙棘产业基础扎实,全旗沙棘面积60万亩,其中商品林16万亩,沙棘果被誉为“维C皇后”;全国沙棘研发能力最强的龙头企业香港伊纳维康集团入驻敖汉旗,沙棘抚育改良后,亩纯收入将达到1600元。此外,国家林业总局批准敖汉旗200万亩残次林更新,以沙棘和文冠果为主要树种,将带动两项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越。文冠果进入盛果期后,亩纯收入将达到1635元。
结合特色经济找扶贫产业发展路子。在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对蛋鸡、生猪、肉牛、食用菌、设施农业等适合贫困人口参与的特色产业,一并给予同等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全旗蛋鸡存栏1300万只,鲜蛋主供北京市场;生猪存栏140万头,上市企业牧原集团、温氏集团入驻,引导全旗生猪养殖走向规模化、标准化;肉牛存栏17万头,引进了日本和牛养殖项目,进一步带动肉牛养殖走向高端。全旗99个重点贫困村有78个打造成为特色产业村,覆盖贫困人口1.54万人,占贫困人口40%。全旗基本形成了支柱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的多元产业扶贫发展态势。
通过“三种对子”,将贫困人口与市场主体挂起钩来
通过“企业+贫困户”模式结成对子。近年来,敖汉旗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形成了每个产业都有龙头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目前全旗有内蒙古金沟农业、禾为贵种业为代表的小米、杂粮加工企业25家,有山东东阿、天津中敖、河南牧原、广东温氏、内蒙古阜信源为代表的驴牛猪羊等加工及养殖龙头企业20家,有香港伊纳维康、内蒙古沙漠之花、文冠庄园为代表的沙棘、杏仁、文冠果林产品加工企业5家。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广泛结成帮扶对子,2018年计划带动3264人实现脱贫,占计划脱贫人口的50.7%。
通过“合作组织+贫困户”模式结成对子。采取支部引领、能人领办、经纪人牵头等形式组建各类合作组织,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贫困群众集中耕地、林地、农机具、牲畜等资产或扶贫资金加入合作社,获取经营收益的同时,解放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进一步拓展了增收渠道。目前,全旗发挥作用较大的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240家,2018年计划带动2053人实现脱贫,占计划脱贫人口的31.9%。
通过“种养大户十贫困户”模式结成对子。对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和外出打工的贫困人口,鼓励其将土地向种养大户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对一部分有增收发展项目、有贷款意愿、信用良好的贫困户,通过“2联1”“3联2”的方法,进行大户带小户的贷款互助担保,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目前全旗土地流转率达46.3%,发挥作用明显的大户210个,2018年计划带动1121人实现脱贫,占计划脱贫人口的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