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四加管理”模式做实驻村帮扶工作
内蒙古新闻网  18-07-30 11:35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扶贫开发宣传平台

  为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翁牛特旗坚持抽硬人、硬抽人原则,共向226个嘎查村派驻工作队226个,派出驻村干部1148人,通过实施“严管+考评、明责+问责、教育+培训、激励+关爱”等一系列有效举措,确保驻村干部能够待得住、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一是“严管+考评”,确保驻村干部待得住。成立了翁牛特旗驻嘎查村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旗委组织部,负责驻村工作队的执纪、考勤、考核、督查等工作。通过“三亮、四查、一考评”的管理方式,切实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日常管理。“三亮”即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要求驻村工作队办公室挂牌办公,并统一配带胸牌,标明姓名、职务职责、联系电话等信息。“四查”,通过乡镇查、督查组查、纪委查、驻村工作队管理办公室查的方式,随时抽查检查驻村工作队考勤情况。同时,旗委组织部在翁牛特旗智慧党建平台,开辟脱贫攻坚考勤专栏,要求驻村干部在所驻嘎查村打卡签到。“一考评”,出台《翁牛特旗驻村工作队管理考评办法(试行)》,对驻村干部实行“五位一体”考核评价方式,综合苏木乡镇街道场党(工)委评价、旗脱贫攻坚督查组评价、驻村工作队长评价、驻村工作队员互评和驻村工作队管理办公室评价五个层面意见,驻村干部考核等次分为“优秀、较好、称职和基本称职”ABCD四个等次,进行奖优罚劣。

  二是“明责+问责”,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明确要求驻村干部驻嘎查村工作期间,业务上与原单位完全脱钩,党组织关系全部转移到所驻嘎查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及工作责任的意见》,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实行“2351”工作法,即处级干部每周必保2天驻乡,要打造1个脱贫攻坚示范村;科级干部每周二、周三、周四驻村3天,要打造1个脱贫攻坚示范组;驻村工作队每周驻村5天,要做到“三个一”,实现“五净一规范”;帮扶干部每月入户1次。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履职不力、影响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的驻村干部,一律予以召回,是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不是后备干部的3年内不得列为后备干部。对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脱岗,视情况进行口头警告、书面通报、组织约谈或直接降职降级等处理,进一步推动驻村干部由“慵懒散”向“比学赶”的转变。

  三是“教育+培训”,确保驻村干部融得进。采取五轮驱动的方式,即“现场教学+集中轮训+专题测试+知识竞赛+主题演讲”,对驻村干部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升驻村工作队整体素质。现场教学。以苏木乡镇街道场为单位,在本地区选取1至2名对脱贫攻坚政策最熟悉、驻村入户最有经验、工作成效最好的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通过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的方式,不断增强驻村干部政策理解力、执行力。集中轮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对驻村干部开展集中轮训。“请进来”,即以旗委党校为主阵地,邀请业务专家、党校讲师针对脱贫攻坚作专题辅导。“走出去”,在河南兰考、安徽小岗举办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通过理论授课、移动课堂、现场体验等方式,有效提升驻村干部履职能力。专题测试。实行全旗统一联考,在各地区集中开展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专题测试,测评成绩作为“驻村标兵”评选和驻村干部年度考核赋分的重要依据。知识竞赛。通过竞赛,评选出“优秀代表队”、“优秀选手”进行表彰。比赛结果作为年末考核赋分的重要参考。被评为“优秀选手”的,直接评为当月的“驻村标兵”。主题演讲。以“青春·奉献,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面向全体驻村工作队员,举办主题演讲,在演讲比赛中,被评为一、二、三等奖的,直接评为当月的“驻村标兵”。

  四是“激励+关爱”,确保驻村干部干得好。坚持正向激励,实行“政治+精神+物质”三位一体奖励激励机制。政治上,树立“逢提必下”的用人导向,旗委拿出30个科级领导职位,用于提拔使用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突出的干部。驻村干部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的,不占派出单位评优名额。精神上,建立“两提高”机制,即提高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各类评比表彰中的名额比例,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时,设立面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专项名额;提高评先选优力度,结合每月“五位一体”考评情况,每月评选“驻村标兵”进行全旗通报表彰。物质上,根据年度考核不同等次旗直下派干部享受每人每年5000-30000元生活交通等驻村补贴,苏木乡镇街道场派驻干部享受每人每年2500-15000元生活交通等驻村补贴。结合争创“红旗村”活动,嘎查村每获得一面红旗,“两委”班子成员同享每人每月上调300-500元的绩效奖励。


[责任编辑: 徐沛瑶]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