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 精准实施产业扶贫
内蒙古新闻网  18-08-01 10:2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扶贫开发宣传平台

  近年来,和林县立足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优势特色等,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围绕牛、羊、猪、驴、鸡养殖以及马铃薯、设施农业、小杂粮、林草等主导产业,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实施“菜单式”扶贫

  “扶贫猪”项目。整合自治区“以奖代补”专项资金1100万元,与正大集团(正缘、正谷公司)合作,推出了“扶贫猪”项目。贫困户用户均5000元的“以奖代补”奖励资金购买能繁母猪,交由正缘、正谷公司统一代养,公司每年向贫困户支付1600元红利,三年协议到期后,贫困户可自己养殖母猪,或者选择由企业以每头1600元的价格回购能繁母猪,实现“零投入”“零风险”稳定增收脱贫。该项目共覆盖贫困户1982户3370人。

  “扶贫田”项目。针对因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大、缺少劳动能力造成土地闲置的现状,和林县整合利用生猪代养和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推出了“扶贫田”项目。由行政村将贫困户闲置的土地流转回村集体,村委会自行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或者承包、租赁给当地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经营。贫困户的承包权不变,通过流转土地每亩每年获得200-500元的稳定收入。目前已流转土地9268亩,覆盖贫困户935户1542人。为解决地块分散、种植困难等问题,各乡镇通过调换等方法,把流转回来的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种植,实现了贫困户收入和土地利用效率“双提高”。

  “扶贫鸡”项目。针对部分劳动能力偏弱、只能从事轻度劳动、脱贫意愿比较强烈的贫困人口,和林县整合本级财政资金,推出了“扶贫鸡”项目。由政府牵头统一设计了30、50、70只鸡三种规模的鸡舍,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鸡舍和蛋鸡,养鸡收入归贫困户。该项目已经在三个乡镇先行示范,成熟后将在全县逐步推广。同时积极打造“扶贫蛋”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包装统一销售,将“扶贫鸡”打造成产业扶贫特色项目。

  “扶贫驴”项目。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扶贫,通过与草原御驴公司等龙头企业以及其他帮扶企业合作,推出“扶贫驴”项目。草原御驴公司每头驴让利3000元提供母驴,帮扶企业出资(内蒙古信泰实业公司投资14.4万元,昌盛泰地产公司投资12万元)以每头驴12000元的价格购买成年怀孕母驴,无偿提供给贫困户饲养,产驹后由草原御驴公司以市场价回购,贫困户每年可稳定增收4500元左右。同时,草原御驴公司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优质种公驴配种、相关技术培训以及防疫等服务。

  种植养殖补贴。为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通过劳动脱贫致富,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和林格尔县发展生产扶贫实施办法》,支持贫困人口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增加收入。对种植马铃薯、瓜果、蔬菜、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的,以10亩为一个单元,每亩补贴200元,最高补贴2000元;对种植胡萝卜、大蒜、甜菜等其他特色作物,每亩补贴600元,最高补贴2000元。对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购买3口猪为一个单位、5只基础母羊为一组,70只鸡为一个单元,最高补贴2000元。农户购置农机具除了享受国家补贴外,县里再补贴2000元。目前,已落实马铃薯补贴资金69.06万元,覆盖832户;落实化肥补贴覆盖贫困户200多户。

  多方联动挖掘优势,实施“带动式”扶贫

  正大集团(正缘、正谷、正业公司)通过“企业+基地+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发展多种产业助力产业扶贫。正缘、正谷公司在舍必崖乡、正业公司在大红城乡建设生猪养殖基地,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给企业,企业流转土地后再发展高效种植业,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返聘务工,贫困户既有土地流转收益,又获得务工薪金,实现稳定增收。城关镇保汉沟村集体投入170万元与正缘公司合作,建设2万只蛋鸡厂,合作期10年,由企业经营,村集体按10%分红,帮助该村贫困户30户64人稳定增收。正缘公司与西安航天基地中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航天搭载文冠果地面选育中心”项目,将正缘公司50个蔬菜大棚改造成为中加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文冠果育种基地,贫困户种植苗木,每亩每年可收益1000元左右。同时,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到基地务工获得佣金,此项目建成后可覆盖全县9个乡镇所有贫困户。

  此外,和林县还启动实施了驻县企业“四个一”精准扶贫行动(即帮扶发展一批乡村产业,提供一批就业岗位,捐赠一批健康扶贫资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市企帮扶和林县36个村的基础上,采取驻县企业“一企帮一村”和“一企帮多村”等方式,动员103家驻县企业参与结对帮扶,实现了企业对全县148个行政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整合企业捐赠资金和县财政资金设立健康扶贫基金,用于购买流动体检车以及大病兜底保障等。倡导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扶贫,奉献爱心,帮助贫困群众谋划脱贫措施,落实扶持项目,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效果。

  灵活采取多种举措,实施“造血式”扶贫

  激活“三荒”实现“三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变“给钱给物”的直接帮扶为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入股驻县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牧场等经营主体,通过挂靠企业、保底分红等方式,将贫困农户与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激活“三荒”(荒山、荒坡、荒滩)等资源,实现“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贫困户致富脱贫。

  按照“宜游则游”原则,深入开发旅游资源。引导部分乡村通过发展传统农家乐、休闲农庄等不同模式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景区景点+农家乐”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比如经济开发区台格斗村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采摘观光为主的农家乐旅游业,带动全村5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盛乐镇灯笼素村通过建设奥威马文化产业园景区以及开发民俗窑洞等旅游资源,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实现脱贫致富。

  利用电商平台优势,深化对口帮扶活动。万利福亚麻籽油加工销售企业在黑老夭乡推出了“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由企业提供亚麻种子和技术支持,与贫困户签订种植收购协议,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收购亚麻籽,覆盖农户100户、200人,现种植亚麻面积3000多亩,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29人,种植面积170亩。依托和林县现有的10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电商协会通过与村支部合作,定期收购贫困户鸡蛋、胡油、莜面、黑豆、绿豆等,并通过初级分拣、包装,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贫困户实际收入。


[责任编辑: 徐沛瑶]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