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满洲里车站候车室
2006年准轨东场
2006年准轨西场
2018年准轨西场
2018年准轨东场
2018年机械换装化肥
2011年前人工换装化肥
2007年至今满洲里站候车室
改革开放以来
满洲里口岸站品类物资变化
1984年-2001年为复兴时期,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俄两国边境贸易额随之增加。十八年共完成进口货物3719.4万吨,年均241.5万吨,其中2001年进口量创历史最高点,完成629.7万吨,是1984年的4.9倍。完成出口货物1402万吨,年均77.8万吨。
2002年,满洲里站把“保增量、保施工、保安全”作为“大口岸”工程和全年工作的主线,同俄方密切合作,积极组织日接10列500辆的生产会战,确保了施工安全、口岸接运两不误,并提前26天完成上半年运输生产任务。2002年10月31日18时,随着俄罗斯列车3558次安全驶入满洲里站宽轨4线,满洲里站提前61天刷新2001年进口运量,完成进口运量700.1116万吨。截止到12月31日,满洲里站胜利实现了口岸运量940万吨,运输收入完成9.18亿元,超额完成哈尔滨铁路下达的生产任务,创造了满洲里铁路口岸运输史上的新纪录。
2005年3月,满站日均接俄重车8列以上,创下最高日接原木9列511车的最高纪录。针对进口木材集中到达这一情况,满洲里站连续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制定了原木运输攻关方案,并严格执行配车定线、取送定时、装卸定量、作业定时、落实定则的原木装载“五定”要求,每天交接所车间利用上午交班会和下午召开的生产分析会准确掌握各换装场区作业情况,及时解决票据交接、周转及现场换装中存在的问题。3月14日,交接所入口岗位一个班次收缴运费629万元,5月6日再次刷新纪录,创下670万元的历史新纪录。
2005年,口岸进口的液体化工产品已有33个品类,为确保危险品运输的绝对安全,交接所在严格执行铁道部、铁路局和满站关于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多次细化危险品运输的措施和方法,在安全室设专人负责危险品的转载工作,建立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台账簿册。
2005年,铁路局主管部门把解决原油泄露问题作为重点,全力组织攻关。5月20日,副局长杨金龙专门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车站多次进行专题攻关,最后确定对局管内返回的罐车在装车前将两侧侧阀盖打开后进行换装,换后由车站、车辆、换油基地三方人员联合检查,有效解决中心阀关闭不严的问题。原油运输在季节交替时是泄露的多发期,交接所车间积极开展季节性攻关,杜绝运输途中的泄露,确保危险品运输万无一失。2005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满洲里口岸站原油运输突破400万吨。
2006年7月25日—27日,连续三天实现联运日装车超千辆,处理待装空车问题25辆,现场报装原木1096车、原油1606车、其他490车。
二十一世纪前五年口岸运量:2000年543.6万吨,2001年707.1万吨,2002年998万吨,2003年1105.2万吨,2004年1437万吨。2004年同比2000年增长163%。
满洲里站进口货物主要品类有煤炭、金属矿石、木材、化肥、化工品、集装箱、石油等。
满洲里站出口品类主要由化工、集装箱、钢铁、其他品类等构成,品种较少。面对公路口岸货物分流,满洲里站积极开发新品类,2015年3月,中俄果蔬班列从福建莆田出发,通过满洲里站出口至新西伯利亚站,开辟了出口货物运输新篇章。至2016年底,满洲里站果蔬出口货物包括苹果、柚子、梨、包菜、大蒜等,共计0.21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满洲里口岸站场改造
带来的设备变化站场能力变化
1990年至1991年,铁道部计划司发计营【1990】15号文件批复投资3080万元进行准轨站场改造,改造了咽喉区,延长了站线有效长度,进行了电气集中改造,移地扩建了站修所,此外还加强了后方通路。
1994年至1996年,铁道部计划营【1994】17号文件批复满洲里站宽轨改造投资1200万元,项目有改造到发线,进行电气集中改造,修建宽轨信号楼。
1998年至2000年期间,哈尔滨铁路局投资8200万元对满洲里站场进行改造,新建鑫桥公司2条货物线、工贮线3条、集装箱落地场2条货物线,新建宽轨东牵出线及相关设备,初步解决了换装能力不足等问题。
1999年5月,铁道部口岸现场办公会提出满洲里进口总量要比上年同期增长50%、力争翻番的奋斗目标后,满洲里站发展驶入快车道,在进口运量连年增长的同时,改造工程也分步迅速组织实施。
2000年,新修了800延长米的宽轨东牵出线。2001年,铁路部投资建设了宽轨15、16两条编组线。
经过多年的改造,满洲里站的线路构成更趋合理,设备不断更新,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
2001年,铁道部投资6565万元新建宽轨场,增加4条到发线;新建改轮场4条货物线;新建立交桥1座。
2002年至2004年期间,满站站场改造工程中,铁道部投资40779万元进行扩能改造,将准轨系统和宽轨系统各自形成到发编组纵列布置,相互间形成横列错位布置的口岸换装编组站。设计能力达到1320万吨。
2004年,满洲里站先后对宽轨到发场到发线进行了施工改造,由原来8条到发线增至10条到发线。随着宽轨进口货物运量的增长,2005年至2008年,海拉尔—满洲里增建二线工程,对满洲里站的基础设备又一次改造。在东场北侧增建到发线7条,宽轨到发场增加2条到发线,宽轨调车场修建5条调车线兼存车线,新建货物线3条。
2005年,由多经系统投资改建改轮场,增加换轮设备,改造线路19条。
2006年,到发线又增至12条,进一步扩充了国际联运货物列车到发能力。
2007年站场改造工程,一是新建三机场工程。在宽轨到发场西大桥处宽、准轨十八里正线间新建一个原木落地及换装场,共建6条线路,其中准轨线路4条(准轨三机场1-4线),宽轨线路2条(宽轨三机场1-2线), 2条准轨线路对应1条宽轨线路,有效缓解了场区原木卸车能力不足及作业分散的问题。二是宽轨增建二线工程。宽轨到发场至边检场间增建复线,铺设到国门,与俄方既有铁路接轨,提高宽轨区间通过能力,为大接大卸提供了运力支持。三是准轨东场、宽轨到发场微机联锁及自闭改造施工。
2007年8月,宽轨到发场1至11线东、西两端先后安装使用了1830个止轮顶,变人工管控为设备控制。
2008年至2010年,满洲里铁路国际货场工程总投资5.23亿元,工程包括准轨场、宽轨场、边检场及相关的铁路联络线和集装箱作业区、特货作业区、快运行包作业区等相关配套设施。
2009年站场改造工程,一是满洲里西场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549.6万元,将西场5、6线改造为到发线,缓解了西场到发线运用紧张局面。二是满洲里站存车线工程,工程总投资1130万元,2009年6月开工建设。
2009年宽轨到发场由6502电器集中设备改造为计算机联锁设备,大大降低了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安全风险,提高了接发列车能力和调车作业安全系数,安全环境和作业条件进一步改善。
2010年6月18日,满洲里铁路国际货场正式开通。11月,站场改造工程中的胪滨木材熏蒸场工程投入使用,工程总投资4012万元,新建5条存车线,有效地缓解了满洲里站容车能力不足的问题。
2012年1月,满洲里铁路国际货场工程全部开通使用。2014年至2017年,满洲里站改造工程包括宽轨编组场东侧咽喉延长,新建煤炭、化肥换装场地四机场,宽轨东吊道岔区改造,边检场增加渡线等项目,总投资约4.6亿元。
2014年8月8日,经满洲里铁路口岸出境中欧班列首列在满洲里站开行。
2014年,哈铁局更改项目投资,对二机场场区地面硬化37824.75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原木换装、落地、交付作业的生产环境;对人力403站台5000平方米站台面进行改造,对人力道路375平方米进行硬化。
2015年,满站滨州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拆除第二机械化换装场的部分建筑,包括换装场机械维修房、换装场汽车吊库、换装场装载机库、维修库接二层、装卸工休息室,总面积3653平方米;拆除二机场围墙1100平方米;拆除地面硬化工程、储煤场地面、锅炉房西道路、南侧地面硬化、北侧地面硬化等建筑物;开始在二机场集装箱场西北侧建办公楼和车库。
2015年开始滨州电气化改造工程,包括准轨东场东侧咽喉延长、准轨西场两侧咽喉延长、客技库道岔改集中、场间联络2线与东吊1线间增加渡线等项目。
2016年满站二机场滨州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建装卸工休息综合楼、汽车吊库、设备维修车间等,共计4086平方米。4月,满洲里站决定将化肥场整建制划归装卸作业所。6月,铁路总公司投资扩能工程,新建第四机械化换装场,部分建成投入使用。该换装场总占地面积195225平方米,分化肥换装库和煤炭换装库两个换装场。化肥换装库建筑面积24814.71平方米,库内设1条1002米宽轨和1条1002米准轨,并安设56套散装化肥换装设备(每套包含提升机、皮带输送机、绞龙机、灌装机、称重机等),设计一批最大换装56辆车,但受西面准轨折返线限制,目前最多只能送准轨车44辆。煤炭换装库建筑面积37534.98平方米,库内北侧设1条1005米宽轨和1条1005米准轨,安装有7台12.5吨带喷淋设备的桥吊;南侧设1条1005米宽轨和1条1005米准轨,安装有7台12.5吨带喷淋设备的桥吊。因没有电吊司机,该煤炭换装库未启用。同时还配套建有变电所1座、仓库2座、车库1座、生活办公房屋1栋、浴池1间、机械维修间1座,共计建筑面积7092.79平方米。
2016年哈铁局更新改造计划投资,在东吊7道安装3台10吨桥吊,分别为515、516、517,增强了散堆装货物(煤炭、矿球、矿粉)换装的能力;将东吊4道换装场地进行硬化,面积10000平方米,减少散堆装货物(煤炭、矿球、矿粉)换装污损,提高作业的效率。
2017年11月15日,滨州线卧牛河站至满洲里站间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通电。
近期融入“一带一路”后中欧班列带来的变化
中欧集装箱班列开行以来,满洲里站高度重视,积极与各货运代理公司联系,提前预报班列到达时间,加快票据中转。积极与海关协调,为中欧班列开通绿色通道,将通关时间压缩至最短。自2014年8月8日开行第一列中欧集装箱出口班列,到2016年12月31日,满站共办理出口中欧集装箱班列890列、77868TEU。其中,苏哈欧班列224列、20072TEU,沈哈欧420列、39940TEU,渝哈欧20列、1840TEU,鄂哈欧12列、1090TEU,津哈欧147列、9544TEU,湘哈欧67列、5382TEU。共办理进口中欧集装箱班列175列、14502TEU,其中欧哈苏班列9列、602TEU,欧哈沈班列128列、10340TEU,欧哈鄂班列38列、3560TEU。
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出口560列、50790TEU,进口298列、25566TEU。与2011年刚开通中欧班列时的“形单影只”相比,现在不仅数量和货运种类增加了,而且空箱率大大减少。
改革开放以前口岸站与现在口岸站变化
1984年,满洲里被国家批为乙级开放城市,1985年为甲级开放城市,1988年被国家设立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试验区,1992年又被辟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
自1992年被国务院辟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以来的十五年间(2017年后注明),满洲里口岸共疏运进出口物资1.43亿吨,上缴关税、代征税360多亿元,其中2007年过货2402万吨,上缴国家关税、代征税79.1亿元,市级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满洲里口岸一日千里的发展态势得到了国家的重视,被国家确定为大通关的试点口岸,并与深圳并列为国家优先发展和重点建设的两大口岸。
短短几年内,从口岸过货不足500万吨,到突破1000万吨、2000万吨。2007年,满洲里口岸过货量达2402万吨,是1988年的10倍,年均增长13.5%。满洲里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改革开放后,口岸的运量有一个跨越式的提升,满洲里站的站场设备包括后方通道能力也都得到了巨大的释放。以前(最低的时候)货运量只有7万吨,2017年进口运量完成1478万吨,出口完成260万吨,运输收入完成30.6亿元。(王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