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治沙传奇之一】沙海绿色奇迹开启农牧民富裕之门
内蒙古新闻网  18-08-09 11:52  【打印本页】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昔日的的库布其是死亡之海

  库布其沙漠横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北部,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然而如今俯瞰卫星图,沙漠上已经绿色遍布。近日,本台记者在库布其看到,经过政府、企业和民众的不断努力,现在的库布其沙漠已经得到有效的整体治理,治沙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使农牧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今天的库布其绿意盎然

  沙海茫茫的库布其曾经是生命的禁区,直到30多年前这里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进了库布其,不死也得脱层皮”。那时候,沙区农牧民的年收入不足400元,一家大小住在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春天沙尘暴一起,房子经常被埋,门都打不开。深处沙漠腹地,骆驼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如果去100多公里外的城镇办事,骑上它来回最少也要六天。

30多年前的春天农牧的住房经常被风沙掩埋

  近日记者前往库布其沙漠腹地采访,在一周多的时间里,我们的无人机多次飞上高空,从百米以上的高度俯视库布其,看到的是沙丘被茫茫绿野包围,笔直的公路穿过原野伸向天边。而走进星罗棋布的农牧民新村,又会看到不一样的生活场景:

  在库布其沙漠深处的道图嘎查牧民新村,农牧民组成文艺队正在排练当地的国家级文化遗产——古如歌。如今这里的人们生活好了,业余生活丰富了,文艺队也经常外出表演。

今日农牧民新村(丁波摄)

  早在2006年,36户农牧民生态移民,住进了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的道图嘎查牧民新村。如今走进新村,可以看到绿树成荫、整洁漂亮的砖房小院。房前屋后的空地,被小轿车和越野车占据,骆驼不见了,它们“改行”去了农牧民经营的旅游景点。

上世纪80年代骆驼是牧民唯一的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使库布其沙漠的生态恢复和建设渐入佳境。农牧民从植树种草开始逐渐发展到从事大规模的生态修复、集约化种养殖产业和旅游业。现在的道图嘎查牧民新村户均年收入达12万元,现年40岁的斯仁巴布就是新村中的一员,他不仅拥有自己的牧家乐和草场,也养殖牛羊,他很自豪地谈起自己的情况:

  “我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自己的牧家乐,还有沙上冲浪车,水上项目,加起来纯收入有十几万,十四五万。”

  家住杭锦淖尔村的高毛虎如今是远近闻名的“百万元户”,可是就在二、三十年前,他种的20多亩盐碱地还满足不了一家老小的温饱。从手植一颗小树苗开始起步,如今高毛虎已经累计承包种植工程近10万亩(6千6百多公顷),带领村民绿化沙漠,种植甘草等经济作物,共同致富:

  “我们通过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大力投资,把这座沙漠绿化了。现在我们不用去外面挖甘草,我们自己种甘草,形成了产业链。我原来很穷很穷,但是通过这么多年努力,也赚了钱,村里聘我为名誉书记,叫我带着村民共同走致富道路。”

今天骆驼是农牧民发展旅游业的好助手(丁波摄)

  高毛虎是库布其治沙的主要企业——亿利集团的第一支民工联队队长。这家企业从2004年开始鼓励农民工牵头组建治沙民工联队,市场化承包生态种植工程,让农牧民参与治沙,发展生态产业。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表示:

  “农牧民就是我们的产业工人,他们既得到利益,也得到绿色成果,大家都有积极性,这也是我(们企业)的共同需求。”

  据统计,目前亿利集团共有民工联队232支,带动了10.2万名农牧民脱贫致富。如今,像亿利一样在当地参与治沙与沙产业开发的企业已有80多家。

  几十年来,中国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是库布其生态建设的主导者。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库布齐所在的鄂尔多斯市也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造林、禁牧、建设牧民新村、扶植生态旅游,鼓励农牧民以承包、入股、租赁、务工等多种方式参加生态建设。

  据统计,仅仅在2011-2015年期间,政府和社会各界在鄂尔多斯生态恢复和建设方面的总投资超过191亿元,这几乎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11年前全市生态建设投资总和的50倍!这些都为农牧民的脱贫致富带来空前的机遇。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表示:

  “我们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治沙与治贫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广大农牧民通过植树造林,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等项目渠道,融入治沙和生态产业链条,实现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继续治沙。”

  在“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与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模式下,到目前为止库布其治沙面积已超过6000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超过3200平方公里,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提供就业机会超过100万。广大农牧民成为治沙的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当国家战略、企业蓝图和民众希望合而为一,巨大的能量让绿色奇迹在昔日的“死亡之海”中诞生。

  2017年库布其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联合国宣言,成为全球防治沙漠化典范。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在库布其模式下,沙漠不是一个问题,而是被当做一个机遇,当地将人民脱贫和发展经济相结合,我们需要这样的案例为世界提供更多治沙经验。(记者 郑立恒 丁波 王稷钧)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