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扣住“精准”圆梦“脱贫”
内蒙古新闻网  18-08-09 16:07  【打印本页】  来源:巴彦淖尔市扶贫开发(革命老区建设)办公室

  自脱贫攻坚启动以来,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旗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杭锦后旗农村贫困人口从2016年的6086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358人,贫困发生率从4.2%下降到0.58% 。

  扶贫打好精准牌,脱贫按下快进键。一直以来,杭锦后旗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首位,强力推进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识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探索实施了一批符合旗情、符合实际的特色做法和创新模式。

  精准识别变“漫灌”为“滴灌”

  户主姓名:李润苍;年龄:49岁;所在村组;黎一村三组。家庭人口:3人;致贫原因:因病因残致贫;发展需求:种养殖;帮扶责任人:杜振荣;帮扶措施:建圈养羊、社会兜底、危房改造;帮扶计划落实情况:危房改造9000元,新建圈舍10000元,发放生产资料补贴6000元,兜底资金4500元。

  杭锦后旗三道桥镇黎一村精准扶贫计划表中,贫困户年度脱贫任务一目了然。“挂图作战”、“精准滴灌”,该镇探索形成了宣传动员、严格调查摸底、农户申请、民主评议、村级公示、复议等九步工作法,使全镇每一名脱贫对象经得起推敲、检验。黎一村书记崔锐也介绍说:“对于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我们都是先召开社员大会,由镇村组干部和第一书记把文件政策进行详细讲解,然后按照旗里的标准对全村200多户逐一进行收支评定,初步摸底排查出来的贫困户也要按规定填写了申请,并接受入户调查,村里随后再召开社员会,民主评议初选贫困户,然后逐级上报,再进行张榜公示,每一步都会让村民心里十分‘敞亮’的。”

  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好“扶持谁”问题,要把真正的“穷人”找出来,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对准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的事。基于这样的认识,杭锦后旗从启动伊始就明确了一个态度:不留下任何隐患、经得起历史检验。从这一基调出发,杭锦后旗规定了严格的贫困村、贫困户识别标准。把“精准化识别、规范化建档、动态化管理”作为摸清底数、算清“贫困账”的重要手段,采用“八评法”(即:一评住房、二评土地、三评牲畜、四评劳力、五评补贴、六评机械、七评因学支出、八评因病支出),对农民家庭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按照倒排序的方法综合识别、建档立卡。杭锦后旗还采取逐户贫困人口识别、审计督查、“回头看”等自查方式,识别精准度不断提高。

  精准施策变“输血”为“造血”

  “这大棚的效益真的是不错,我这刚种了两年经验还不足,亩均收入就有七八千,这一亩大棚的收入是大田的好几倍了。”说起这收入来,团结镇民治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七喜上眉梢。更让刘七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也顺利考取了大学,拿到了4万元的教育扶贫补贴。

  “手拉手扶贫贷给了我8只羊,我把它们托养在合作社以后,我也不用贴草、贴料、贴辛苦,什么心也不用操,今天还领到了3200块钱的分红,4年以后还能再领回8只羊羔子。”日前,杭后蛮会镇华西村82岁贫困户李存良接过合作社给的分红款喜笑颜开。

  看病住院花了50000多元的医疗费,因为“一站式”服务制度的实施,不需要在多部门奔跑报销,只需现场支付补偿报销后的5000元医疗费。刚刚办理完出院手续的杭后蛮会镇民主村建卡立档贫困户郭在,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健康扶贫带来的好处。

  住了大半辈子的土房,7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袁书国没想到,今年自己一分钱没花还能住进新房里。“看看我这新房里,电视、床、柜子、锅碗这些都准备齐全了,我们搬铺盖就能住。”袁书国笑着说,这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呀……

  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是基础,精准施策是关键。帮贫更要帮心,脱贫工作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出路问题,“输血”不是长远之计,“造血”才是脱贫致富的最好药方。围绕群众真受益、脱贫真见效,旗委、政府从杭锦后旗实际出发,坚持“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动的保起来”的思路,通过与贫困户面对面商议研究,使每个贫困户都有切合实际、保证脱贫的项目。一方面,确保产业项目全覆盖。在与贫困户逐户落实脱贫项目的基础上,梳理确定以绿色、有机农牧业为产业扶贫发展方向,积极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在乌兰布和沙区沿线重点发展林果业,在总排干一带重点发展养羊、养牛业,在水土条件较好的陕坝镇、三道桥镇、二道桥镇、头道桥镇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种植业,使特色产业成为贫困户增收的主渠道。同时,针对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推行了自建自营、父母子女结对联营、以资源资产入股分红的合作经营、托管经营等多种脱贫模式。另一方面,强化政策叠加保脱贫。围绕解决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问题,通过补贴个人保费、提升报销比例、衔接民政救助、大学生助学贷款、捐资助学项等方式,确保贫困户大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2017年,全旗落实各类扶贫资金8351.46万元,惠及2942户6086名贫困人口。

  精准包扶变“思路”为“行动

  “这马上过年呀,市审计局的谷书记还像以前一样,隔三差五就来了,周末也不休息。今年冬天他们单位又投资十几万元,给我们村打了8眼几井,这两天谷书记天天转的看的了。”黎一村书记崔锐说起他们的驻村第一书记赞不绝口。迎着料峭的寒风,行走于乡间田野,进门入户促膝谈心,一个一个解决难题。驻村第一书记谷利军和这里200多户村民结成了“亲戚”,也把黎一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精准聚焦,集中发力,把思路变为行动。今年,全旗35名处级领导、636名科级干部、568名镇村干部,总计1239名干部,结对帮扶2936户6086名贫困人口。每村派驻了1名第一书记和3名驻村工作队员,采用叠加包扶法,对全旗107个村8个分厂进行对口帮扶,实现可包扶“无死角”,贫困村组“全覆盖。”

  “一对一”“手牵手”,不脱贫不脱钩。入户、调查、登记、走访,他们每人手持一张联系卡,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嘘寒问暖于百姓心坎间,他们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就是各级帮扶人员的共同心声。包扶工作中他们认真帮助村组研究棚膜经济、水利设施、特色种养等脱贫项目和政策,既投入了真金白银,更给了精神鼓舞。他们是“政策的宣传员、致富的领路人、民意的反馈员、民风的示范员、矛盾的调解员、群众的服务员。同时,针对帮扶单个和个人要进行严格监督,把包扶成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相关部门也会对干部包扶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没有完成包扶任务的,严格实行“双问责”;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