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县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小镇 谋产业 斩穷根
内蒙古新闻网  18-08-09 16:14  【打印本页】  来源:巴彦淖尔市扶贫开发(革命老区建设)办公室

  一、规划精准实现扶贫生态效益

  2013年以来,磴口县充分发挥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空间广阔、光照充足的优势,坚持“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大力引进光扶企业发展电力新能源产业。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已引进青岛昌盛、国家电投、神华国华、山路等十余家大型光伏企业,现已建成占地1.2万亩、总装机容量达到21 5兆瓦的光伏发电基地,已形成“沙漠治理+光伏+设施农业”3500亩、“沙漠治理+光伏+水稻+稻田养鱼”1500亩、“沙漠治理+光伏+沙生植物”7000亩的规模。

  二、谋划精准实现扶贫社会效益

  光伏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点工程之一,对于贫困户来说,既能“立竿见影”又绿色环保,是创新科技扶贫、做实产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自从国家各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光伏扶贫政策以来,我县经过深入调研,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小镇的发展设想,于2017年7月份在光伏产业园启动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光伏小镇,该工程投资800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约5000万元。占地500亩,分两期实施:一期200户400人,一期项目,占地245亩,现已建成房屋100户,每户建筑面积50平米。贫困人口县内迁入60-70户,从乌梁素海农场等重点贫困地区移入100户左右;到2019年,建成1000兆瓦、占地6万亩的太阳能光伏生态治理示范基地,年发电量18亿度,产值达到1 5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同时可吸纳劳动力6000人。通过实施该项目,把光伏产业与贫困户、企业紧密联结,贫困户既可通过光伏发电长期受益,还可在光伏园区内通过生产经营、打工服务、租赁入股等多种途径实现稳定增收,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实现光伏产业与易地扶贫搬迁互融共赢。把光伏扶贫小镇建成集现代农牧业、新型工业、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引领区,集经济林果业、兼具景观功能的中草药材种植、公共设施配套的田园风光式的新农村、“桃花园”,成为科技示范、科普宣传、青少年教育实训基地,实现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

  三、产业精准实现扶贫经济效益

  一是光伏发电增收。投资4000万元,建成光伏扶贫户400户,户均建筑面积50-80平米,每户配建光伏发电3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3600度,贫困户年发电基本收益在3000元左右。二是生产经营增收。沙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扩大到4000亩,预计年产值4000万元。其中:新建沙漠光伏水稻及稻田养鱼2000亩,年产值3000万元;包含46个新品种的试验示范面积达到1000亩,年产值500万元;800亩循环水养鱼年出鱼100万斤,实现产值500万元。实施山路集团5-10万只奶山羊光伏基地和中草药材种植项目,年产值约5000万元。贫困户在光伏园区内承包租赁土地、温室大棚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中草药材种植以及经济林果业,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每户年可增收2万元以上。三是提供劳务增收。贫困户可就近到光伏发电企业以及特色种养殖、中草药材种植等龙头企业打工,成为产业工人。同时,可积极参与小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通过保洁员、保安等社会公益性岗位增收,真正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通过打工每人年可增收1.5万元。四是入股分红增收。光伏扶贫小镇组建了村民委员会,成立专业合作社,一方面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待贫困户有了一定收入积累后,成为合作社员,以入股方式将资金注入到合作社,实现资金变股金,稳定增收。五是投资4000万元,完善道路、给排水等市政环卫和园林基础设施,配建基层党建、体育健身、文化活动、医疗卫生、商贸餐饮、旅游服务等公共基础设施。光伏扶贫小镇移入贫困户收入主要通过光伏发电、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入股分红等多种途径实现贫困户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确保每户贫困户年均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