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区:“五个路径”推进精准扶贫
内蒙古新闻网  18-08-09 16:56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政策兜底、产业带动、推动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健康救助……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回民区制定了以政策兜底为主的扶贫工作思路,通过“走下去对接”“弯下腰调研”和“坐下来帮扶”,重点围绕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养老等5大方面,打造“五个路径”,使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完善医疗健康救助。回民区因病致贫人口占到贫困总人口的一半,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难点,针对这一现状,回民区设立了20万元的健康扶贫基金,用于因病致贫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共为44名贫困人口提供大病救助,并逐步按财政预算补充健康扶贫基金。为加强健康管理工作,为102名贫困人口进行了免费体检,健全了居民健康档案,对92名贫困人口进行了慢性病签约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主动与内蒙古中医院达成结对帮扶计划,由内蒙古中医院每周下派工作组为26户、57名因病致贫人口进行医疗救助。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医养结合健康项目,引进内蒙古宇生乐丰园公司投资700余万元,建立“回民区精准扶贫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基地”,为57名因病致贫贫困人口提供护理、康复医疗、养老等服务。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启动工作。

  实施教育救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回民区严格落实“对考上本科的贫困家庭学生每人资助4万元,考上专科的贫困家庭学生每人资助3万元”的政策,同时,针对贫困家庭就读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子女,自行制定了帮扶措施,对读高中的贫困家庭学生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对读初中的贫困家庭学生每人每年补助4500元,对读小学的贫困家庭学生每人每年补助3500元,确保16户贫困家庭不发生因贫辍学现象。

  进行危房改造。在着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回民区还通过全力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对全区建档立卡的无房、危房6户、6人贫困人口通过公租房解决住房,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有所居,住房安全,实现安居梦。结合市、区重点项目,用好农牧业、计生、民政、教育、红十字会、残联、工商联等部门的扶贫政策、叠加政策,共同发力,力争实现扶贫政策全覆盖。经前期摸底调查,回民区贫困人口危房户有8户,无房户有8户。其中,8户危房户已改造完成2户,其余6户翻建已开工,预计8月底完工。

  推动就业创业。回民区通过建立和完善劳务对接机制,优先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引导贫困人口就业。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贫困人口就业,带动有就业愿望、劳动能力的12户3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前已经帮助9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

  政策兜底保养老。回民区整合政策,统筹资金,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体系,助力贫困人员整体脱贫。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兜底缴纳养老保险。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统筹协调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逐步实行两线融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将符合条件但未纳入低保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同时成立扶贫协会,募集扶贫基金,对财政兜底不足部分给予补充。

  扶贫攻坚,要变“输血”为“造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回民区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并采取“支部+支部、党员+农户”模式,精准摸底。从区级单位选派了8名党员干部任“第一书记”,对村建立帮扶对象和任务清单,分类制定帮扶措施,实现了对贫困户“双向覆盖”。同时,按照“一主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特色乡村振兴,大力推进产业富民,建设繁荣乡村,做强做优健康农业,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专业合作社、农家乐、产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扶贫和生产技能,引导其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不断致富,提高了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