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的典型范例——三论大力弘扬库布其精神
内蒙古新闻网  18-08-10 08:41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本报评论员

  从点片治沙到系统化治理,从传统植树到微创植树,从人工种植到无人机种植,从简单的种甘草到甘草平移技术的成功运用……几十年光阴,一代代库布其人敢为人先、矢志创新、久久为功,在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中,让曾经的不毛之地绿洲片片芳草萋萋。今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绿色发展理念最生动的诠释,都是库布其人科学创新最鲜活的注脚。

  在库布其,治沙一天不止,创新一日不停。20世纪50年代的禁止开荒、保护牧场,60年代的种树、种草、保护基本农田,70年代的退耕还林还牧,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80年代的“三种五小”……一系列措施折射出治沙护绿的新思维,为库布其治沙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库布其的沙漠治理步入了快车道:几年的治沙面积,相当于前20年治沙面积的总和;343项治沙科技创新成果,有290多项在这几年完成。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治理指引,库布其沙漠治理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拓展了实现路径。

  如果说库布其让沙漠变绿洲有什么秘密,那就是不断地科学创新。在库布其,只需10秒就能种下一棵树,而且成活率超过90%;在库布其,有我国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有全球第一所企业创办的沙漠研究院以及旱地节水现代农业、智慧生态大数据等一系列世界先进的示范中心。实践证明,治沙需要苦干,更需要巧干,顺应自然,讲究科学。只有立足实际、尊重规律、不断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科技持续化创新、因地制宜、合理推进的科学治沙之路,为库布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一部库布其的治沙史,就是一部人类用新理念、新技术、新产业挑战困难的创新史。库布其治沙这一典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道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我们就一定能迎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库布其的沧桑巨变给我们以坚定的信心:只要顺应自然、讲究科学、创新发展,什么样的绿色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库布其人的奋斗历程向我们发出响亮的召唤: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历史的如椽巨笔,为我们留下了“库布其”这段充满正能量的记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中国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库布其精神,充分发挥科学创新的引领作用,我们一定会爆发出更多洪荒之力,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征程中续写库布其的绿色传奇,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