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来到奈曼旗青龙山镇沙子梁村。该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216户、717口人,村民之间居住分散,主要以种植玉米、杂粮为主。2016年3月,青龙山镇副镇长兼妇联主席刘晓丽来到这里扎下了根。
初到沙子梁村,刘晓丽就遇到了一件棘手事儿。村民魏廷志上访,以子女不赡养的名义躺在走廊哭,想要精准扶贫和低保,说什么都听不进去,这让刘晓丽犯了难,但她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经过走访了解后发现,魏廷志的子女有赡养能力,刘晓丽便劝道:“如果你觉得生活有困难,我去跟你子女谈,如果你的子女拒绝赡养,我就以村委会的名义起诉他!”听了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语,魏廷志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孩子念大学费用高,我想多得点儿钱。”经过刘晓丽的一番政策讲解,魏廷志不再上访了。驻村的日子里,刘晓丽不知道暗地里哭过多少回,生活工作上的困难时常压得她透不过气,但伤心过后又会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扶贫项目在这儿“落了地”,各项惠民政策到这儿“安了家”,刘晓丽和村民之间的关系也热络起来,心里慢慢有了牵挂。李田申患有白血病、孟庆祥患有食道癌、李凤国和妻子都患有肺气肿、刘国良肢体残疾……一家一户的情况都在她心里搁着,村民治病不会报销,她自己开车去镇里帮忙办;刘大爷胃病发作,她赶忙接上去医院;考虑到有些家庭购药不便,她免费为村民送药。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到户,精神扶贫宣讲传播到家,刘晓丽走访了一户心里就安定一分,发现一个困难就帮助解决一个困难,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帮助村民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晓丽经常来看我们老两口,看我们吃得不好,就给买菜,跟亲闺女似的。”因为在加工草料时不慎割掉了手指,刘国良的一只手到现在还没有知觉。儿子大学毕业后被检查出尿毒症,每年都要花费十几万的治疗费,妻子患有脑血栓压迫视神经,一家人依靠30亩薄田维持生活,入不敷出。刘国良轻生过,刘晓丽一番劝说让他的精神状态有了好转,儿子看病的钱有了大病兜底,用产业扶贫资金购买的基础母驴让他有了生钱的门道儿,现在老两口都入了低保,刘晓丽说:“生活的重担快把老太太压垮了,以前老太太见我一次哭一次,去的时间久了,心里也有了依靠,现在说起话来精神多了!”为了节省开支,老两口连一顿熟菜都舍不得吃,刘晓丽每次去都会买些菜,还在红十字会协调了4000元钱,并自掏路费为老两口买药送药。
“别看晓丽岁数不大,做起事来却十分认真,也真能吃苦。从过年到现在就回了两次家,村民不懂政策,她就一遍一遍地讲,遇到啥事都和我们商量,没有架子。”驻村工作队队员卫佳明说。
孟庆国的养老保险钱没发下来,找到刘晓丽帮忙,她二话不说就往镇里跑,把钱找了回来,孟庆国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逢人便说刘书记是个办实事儿的好书记。“一开始不知道和老百姓说啥,后来接触时间久了,就会慢慢融入他们,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会有一种特别亲近的感觉。既然来了,我就要对得起这里的百姓。”刘晓丽说。
在沙子梁村,除了刘晓丽,还有4名驻村扶贫干部,他们相互帮持,亲如兄妹。晚上12点多,驻村工作队的5人还在加班,一位50多岁的老大哥戴着老花镜认真记着账目:“我儿子上学,我都没有记得这么认真……”几个人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充满了整个屋子。(侯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