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和传统美术的“根脉相连”,纺染织绣工艺的“锦绣中华”,茶叶和茶艺文化的“古道茶香”,雕编漆染等传统技艺的“匠心筑梦”……内蒙古展览馆,56民族非遗邀请展,不见不散!今天9:00开始!足不出户看非遗,内蒙古日报社直播团队精心打造!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经典之作:与你分享17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200名非遗传承人巧夺天工的技艺,看看他们手里的针线丹墨,是如何藏下壮美辽阔的万里山河?精彩马上呈现,走起!(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静 尤北红 丁宁 王鹏 郭慧超)
56个民族非遗宝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团队带你去寻宝!
来自广州的游客参观56个民族非遗邀请展。
先给守在直播线上的各位阿哥、公主们请安了!哈!看,这是满族宫廷的太平鼓展示,那是太平鼓,千万不要认为那是一把扇子。来,走着~
传承人于慎孝说,太平鼓是从清朝来到呼和浩特的,穿越了吧?
美妙动人的音乐,总是能吸引到人的围观!大家猜一下这个哪个民族的什么乐器啊?
精美的蒙古文书法。
介绍傣族贝叶经制作技艺。
非遗传承人为主持人素写画像。
大家快来看看素写画的像不像!
民族服饰对对碰,朝鲜族的衣服为什么上短下长?秘密在这里!
土家族织锦传承人黎成凤现场编织织锦,她告诉记者,这样的织锦一天只能织出大约10厘米。
蒙古族珠绣都是用天然宝石制成的。
包头的剪纸艺术,别小瞧了这一幅幅作品,里面可是暗藏乾坤,剪这么一副少则几天,多则要半个月呢,来听听它们的创作者郑蝴蝶阿姨,也是我们国家级传承人介绍介绍吧!
汉族的粤绣、蜀绣、湘绣、苏绣各有不同,戳图,总有你喜欢的一款。
来自四川泸州油纸伞制作非遗项目传承人许学明告诉记者,制作这样一把伞大约要半个月左右,需要100多道工序。
桦树皮制作技艺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的独特手工技艺,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主要流传于内蒙古东北部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聚居区。桦树皮制作技艺,剥取树皮浸泡或蒸煮软化;剪裁缝合,对接处用狍筋、鹿筋线或马尾等缝合,或剪成锯齿状互相穿插咬合;装饰图案,用砸压或剪贴的手法把象征吉祥、喜庆、平安、丰收的图形装饰在桦树皮制品上。图样有花草树木、兽鸟鱼虫及山峰、石崖等模仿自然的构图。桦树皮制品质地柔韧、颜色柔和、防腐耐潮、样式繁多、经久耐用。
小朋友已经被表演者的旋律所感染跟着一起咿呀学唱!表情也要跟上!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现在的小朋友玩洋娃娃,达斡尔族的小朋友以前玩哈尼卡。
主持人带你体验巴林皮影戏。
“锅庄舞”是流传于藏族地区的一个民族舞蹈形式。现场,在表演者的带动下,许多观众也参与了进去,一起舞动了起来。
主持人体验锡伯族弓箭。
来自潍坊的“风筝王”杨红卫做了个百子成龙的长风筝,为她点赞!
牛肉干、奶酪、炒米…其实我们日常吃的很多蒙古族美食就是非遗项目。
看完展览,真的感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特别宝贵,但是在跟一些非遗传承人聊天的时候了解到,许多非遗项目会越来越少,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