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我和贫困村有个约定”
内蒙古新闻网  18-08-16 10:57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早晨7时,天已大亮,早起的人们已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而此时,自治区人大代表、乌兰浩特市兴安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冬梅一行四人驾车奔赴在前往突泉县学田乡金星村的路上了。“这次咱们的课得做些调整了……”“上次在学田乡做的培训大家反响不错,这次应该多讲一些。”在路上,李冬梅不时地对培训人员安排着培训内容的调整。走过颠簸路段,拐进学田乡后,李冬梅笑着告诉笔者,这路况不算差,碰到下雨天,那才是真的糟心。

  “面对渴望学习、渴望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朴实村民,再苦再累我都会坚持下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带动村民就业,改善他们的生活。”从李冬梅坚定的眼神里,笔者仿佛看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喜人画面。

  年初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盟委、行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决战决胜之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着力提升农牧民“六个素养”,李冬梅带领兴安家政职业培训学校全体员工,根据“培训一个人、脱贫一户家庭”和全盟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走进贫困嘎查村开展家政服务扶贫技能培训活动。

  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李冬梅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在走访深度贫困村的时候,李冬梅一直在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生计问题,从而带动他们脱贫致富。李冬梅在走访中发现,深度贫困村的现状是剩余劳动力数量大、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弱、技能型劳动力少。针对实际,李冬梅想结合当前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多、家政服务就业门槛低、容量大的特点,通过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

  想到出路的李冬梅着手让兴安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申请承担对贫困嘎查村妇女的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申请开展了“家政扶贫——技能进村”培训活动。

  “这个培训班实在是太实用了,培训内容对以后的工作和照顾自己的孩子都大有用处。最主要的是岗前培训还是免费的。虽然现在家中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孩子,不能马上去进行下一步的岗前培训,但是只要有机会一定要走出去。”听讲座的金星村村民徐彩霞激动地说。

  原来,今天李冬梅带着兴安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的几位老师来到金星村,为这里30多名妇女开展引导性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在开展引导性培训时,在场村民被李冬梅的创业史深深打动,大家随着李冬梅的讲座,时而表情凝重、时而紧张、时而露出会心的笑容。讲座结束后,经久不息的掌声说明了讲座的成功。还未等李冬梅问谁有意愿去参加兴安家政职业培训学校进一步培训时,现场听讲座的徐艳秋就激动地站起来举着手说:“我想报名参加!”

  下午,月嫂田美玉的一场关于月嫂的专业技能培训更是让在场听课的妇女们激动不已,田美玉用朴实的语言,最为直观的实际操作告诉大家,只要用心学习,即使没有基础也能做好月嫂。一天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李冬梅仍利用零碎的时间做着第二天的安排。

  据了解,此次培训班于5月24日开班,对全盟90个深度贫困村和有意向学习的村屯妇女进行引导性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截至7月31日,突泉县已完成17个村的培训,培训520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88人,有意向进一步培训并报名的有36人。

  时刻牵挂贫困村的李冬梅总想着如何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帮助。

  讲过课,我们一行就来到了突泉县突泉镇柳河村贫困户王冬梅家。她是李冬梅的资助户。

  走进王冬梅家,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王冬梅正在玉米地里浇水。见到有人来,王冬梅马上放下手中的活儿,从玉米地里走了出来,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

李冬梅给王冬梅孩子送去助学金

  李冬梅进屋后熟悉的像回自己家一样。“这是孩子9月份的助学金。”李冬梅把1000元助学金交到了王冬梅手上。

  李冬梅告诉笔者,王冬梅的丈夫因车祸去世,自己一个人照顾10岁的儿子、2岁的女儿和年迈的公公。在一次走访时,李冬梅了解到,王冬梅家除了庭院经济带来的5000余元收入外基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她当即承诺,孩子上学期间每月资助1000元,并承担王冬梅种植的大蒜销售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李冬梅多年来捐资助学20多万元。她常说,公司的发展不仅仅是发展业务、做好经营那么简单,在用良心做好公司的同时,她还坚持用爱心来做好慈善。

  大爱春常在,四季冬梅开。李冬梅说:“希望通过‘培训+资助’,让贫困户早日走出贫困,走向光明。” (王萍)


[责任编辑: 滕玲玲]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