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偏西,暑热略降。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哈达那拉嘎查的王水平兴冲冲地直奔村头的爱心超市,用积分卡上的积分,她换了一袋白面、一瓶洗洁精和两袋馒头,剩下的积分存在了超市。
“没想到把自己家打扫干净自家小院黄瓜种好了也能挣钱,往后我要多挣‘积分’,让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王水平满面笑容。哈达那拉嘎查在乌兰浩特市率先实行了积分制管理,王水平第一个尝到了甜头。
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发村的王青霞这些天心情舒畅,因为婆婆年迈、丈夫生病无法外出打工,经过岗前培训她在家门口就找到了收入不错的就业岗位。
“政府根据我的特殊情况送我到兴安家政育婴师培训班,现在我凭着一技之长开始挣钱了。培训老师也说了,我们是经过专业培训能够提供科学服务的专门人才呢。”王青霞大嗓门里透着兴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今年以来,乌兰浩特市在打好“双扶双长”组合拳上,用心用力用智,号准脉搏辨穷因,开对药方拔穷根,着力从补齐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的短板入手,激发和引导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对贫困群众扶志长志气,扶智长本领。
扶志长志气
昔日“阿斗”如今“脱贫急先锋”
今年,乌兰浩特市在17个嘎查村试行了“积分制”考核模式,激发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引导他们摒弃“等着政策送小康”的惰性思想,树立“自己实干奔小康”的进取志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作为哈达那拉嘎查里积分最多的贫困户,宋玉和老伴钟树霞现在干劲十足。每天早上4点钟,两口子就起床走进大棚开始忙活起来,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棚里的蔬菜迎来了采收旺季。
“现在我们家老宋不喝酒了,每天就忙着挣‘积分’,挣的‘积分’基本上都给他换牛奶喝了。”钟树霞笑着打趣。自从有了产业扶贫政策和积分制,宋玉由过去老乡眼中“扶不起的阿斗”,变为了现在嘎查脱贫典型,他们家去年种的5栋大棚,挣了7万多,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今年,他们一口气种了9栋大棚蔬菜。
钟树霞习惯走哪都带着腰包,现在“腰包”真的鼓起来了,家里送菜的小摩托也升级成了新能源小卡车,脱贫致富的大棚里,不时传来老两口的欢声笑语。
宋玉和钟树霞所在的哈达那拉嘎查是乌兰浩特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扶志长志气、扶智长本领“积分制”考核试点村之一。
在扶志长志气、扶智长本领“双扶双长”积分制管理中,在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两大类的基础上,又将积分内容细分为产业发展、和谐家庭、公益美德、乡村建设、奖励惩罚类等几大类。
“过去,不管是部门帮扶的物资,还是社会各界爱心捐赠的物资,基本上都直接分配到户了,不仅没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久而久之,还让一些人养成了‘坐地等帮’的坏习惯。”葛根妙镇党委宣传委员薛华飞深有感触地说。实行“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积分制奖励机制,依据贫困户的日常表现发放积分卡,正在改变部分贫困群众“不劳而获等帮扶”的坏习惯,扶贫效用也由简单“输血”向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转变。
积分制的积分标准和过程都是公证透明的。每次评分都要经过贫困户自主申请、积分制记录员初核、积分执行小组复核等程序,每个贫困户的积分情况还会贴在村委会的墙上公示。根据规则,每个贫困户每年最多可以累积1200分,一分一元钱,所有资金全部由政府承担。
“我们把贫困户思想道德品质、卫生环境、对帮扶政策了解程度等也进行量化评分,其中贫困户是否积极主动发展生产的分值最高,如果不积极主动发展生产,就会扣除分值。”乌兰浩特市扶贫办副主任包维娜介绍。
在哈达那拉嘎查特惠自选超市,一份“积分制爱心超市管理办法”贴在醒目位置。翻开桌上的哈达那拉嘎查爱心超市贫困户积分卡兑换物品记录表,兑换记录详细在册:“姜勇生兑换豆油两桶,消费76积分;陈长明兑换酱油、十三香和芹菜,消费21积分;韩银山兑换茄子、土豆、牛奶、面包,消费56.6积分……”
“贫困户用积分卡换取商品和用钱买东西是不一样的,他们使用积分卡时的精气神都和过去不一样了!自豪感和荣誉感都写在了脸上。”超市老板陈爱军说,在爱心超市签约挂牌仪式上,镇扶贫部门和他们参与“积分制”管理的超市、药店签订了合约,严禁给贫困户兑换现金、烟酒还有赌博用品。
昔日“等着政策送小康”,今朝“自己实干奔小康”。积分制管理机制的实施,让大家的心劲不一样了,现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劲头足了,义务为村集体做好事的人多了,村容村貌改变了,群众之间矛盾少了,邻里之间相互照应的多了。
立标杆、树榜样,成风化人。目前,首批试点17个嘎查村的积分兑换工作全面展开,已经累计为635户贫困群众发放近10万元商品。2019年,乌兰浩特市将在“积分制”管理试点成功基础上,在全市所有嘎查村全面推开,届时星星之火必将呈燎原之势。
扶智增本领
昔日“无术”如今“技多不压身”
如何从思想上拔掉“穷根”、从本领上助力脱贫,让想脱贫致富的群众能致富奔小康?今年以来,乌兰浩特市加大培训力度,扶智增本领,让贫困群众掌握安身立命的新本领,点燃他们实干奔小康生活的愿望和信心。
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民生嘎查50岁的王志春过上了舒心日子,两口子在精准帮扶政策的帮助下盖起了棚圈养起了猪牛羊,还接受了相对应的养殖培训,掌握了养殖技能成了养殖能手。更重要的是,他们体弱多病的儿子王敬宇在接受了3个月的美发培训后在一家理发店找到了工作,还在兴安盟开展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男士无缝推剪赛中荣获二等奖。儿子气顺心顺精神振奋,多年的病也在新农合、商业补充保险等健康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得以有效治疗和好转。如今,两口子时不时就会拿出儿子的大红获奖证书给乡邻们传看。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在技能培训中,乌兰浩特市围绕农民就业意向和市场需求,就业扶智、网络智慧扶贫、教育扶智、产业扶智、农民素质提升等五大项扶智扶贫工程,面向全市61个村开展点菜式的实用技能培训,已经举办各类技能培训69期,培训1800余人次,让掌握一技之长的贫困群众重拾致富信心,加速了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
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妻子又身患大病,巨大的花销曾让哈达那拉嘎查贫困户杨力君欠下了不少外债。通过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杨力君学到了护理技术,还拿到了证书,现在他每个月能收入4000多块钱,还清了家里的外债。
在哈达那拉嘎查驻村的乌兰浩特市人社局干部高广生说,像杨力君这样,通过实用技术培训走上脱贫道路的贫困群众不在少数,技能培训不仅让贫困群众有了一技之长,更让他们有了彻底摆脱贫,过上好日子的底气。
2018年7月27日,是载入乌兰浩特市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乌兰浩特市正式退出自治区贫困旗县。扶志和扶智可谓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双剑,乌兰浩特市脱贫攻坚战中双剑合璧,走出了长远、稳定扶贫并脱贫的精准之道。正如乌兰浩特市市委书记马焕龙所说,激发内生动力,是乌兰浩特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
【记者手记】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好比一枚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能孕育新生命。在脱贫攻坚战中,外界的帮扶是重要推力,而贫困群众与贫困决战的内生动力,才起决定作用。
乌兰浩特市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扶志扶智作为引导群众主动脱贫的总开关和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围绕提振脱贫信心、提升脱贫动力,施行积分考核机制,帮贫困群众补齐“精神短板”,把贫困群众的精气神调动起来,使自身努力与外界助力同频共振。点菜式的实用技术培训,真正做到了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不仅增强了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机能,还营造了多劳多得、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浓厚氛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相恒义 孙一帆 胡日查 高敏娜 来春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