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喜(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国营白土梁林场场长)
我叫王双喜,是白土梁林场的场长,我们林场位于库布其沙漠边缘。别看现在这绿油油的,可当初却不是这样,所到之处都是黄沙一片,一场大风就能将农民刚刚种下的小麦全部填埋。所以,当初建林场的初衷就是为了治沙造林,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被黄沙吞没。
在白土梁林场成立60年以来,经过几代干部职工的努力,我们共营造了20万亩林地,绿色在一片黄沙中逐渐壮大,尤其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的生态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但是,林场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我刚任职场长的时候,那时,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气候干旱的影响,树木渐渐老化,接下来的发展道路该如何走,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一场之长,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在长期治沙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林场必须要发展,不发展就是守住一块金山却过着苦日子,经过4、5年的摸索,我决定采取“两行一代”“三行宽带”造林模式,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这样能够使国有林地更加有效地利用起来。同时,我决定吸收一部分社会资本,跟我们林场共建共赢,不仅要把生态效益体现出来,还要体现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当地农牧民有个增收创收的渠道。我对职工说,我们现在不仅要抓大项目,就连那些边边角角也要绿起来、美起来,变成绿色财富。
在我们林场工人的不懈努力下,短短几年,白土梁林场的林下经济发展得很不错。现已完成沙棘套种紫花苜蓿2000亩、沙棘套种燕麦杂粮4000亩、桑树红枣套种艾草1000亩、樟子松套种南瓜1000亩,同时还建成了5000亩药材麻黄基地。此外,观光休闲、果品采摘和生态疗养等森林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看着曾经困难重重的国有林场重新焕发出生机,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最近,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打算发展森林观光旅游、花卉种苗等新兴产业。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林场实现生态化和产业化的步伐也肯定会越来越快。与风沙博弈是一场持久战,这场仗,我们要一直赢下去!(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