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大手笔大气魄大格局谋划和推动发展的胆略
内蒙古新闻网  18-08-28 10:0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开栏语】

  凝心聚力学先进,继往开来续新篇。

  8月下旬,秋高气爽。内蒙古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利用5天时间,先后到浙江、福建学习考察。尽管时间不长,但所见所闻令人振奋,收获很多,启发良多。

  5天时间,代表团成员亲眼目睹了浙闽两地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发展面貌和只争朝夕、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亲身感受了两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发展局面和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创业氛围,达到了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自我加压、振奋精神的目的,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实践。为此,即日起,本报特设“学先进找差距再出发——赴浙闽学习考察之思考与行动”专栏,陆续刊发系列经验和言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8月21日至25日,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浙闽两地学习考察,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实地考察了一批园区、项目和企业、村庄,重点学习了两地在转换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发展长河奔流不息,真理之光穿越时空。在这些好经验好做法中,浙闽两地大手笔、大气魄、大格局谋划和推动发展的胆略令人难忘。

  代表团先后深入杭州、湖州、嘉兴、宁波、温州等地,参观考察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梦想小镇、杭州湾新区城市规划馆、吉利汽车研究院、滨江商务区、龙湾区小微企业创业园和安吉县余村、大竹园村等,现场感受了之江大地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同时也被浙江省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感染着,更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沉甸甸的真理力量。

  这感染与力量,源自浙江省敢于走进全国前列的胆略——浙江把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工作期间提出的“八八战略”作为引领当地发展的总方略、推动发展的总纲领,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拥抱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扩大“朋友圈”,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打造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

  代表团随后来到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考察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州软件园、海峡现代金融中心区、晋江市城市展馆、安踏集团、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厦门软件园、厦门自贸片区等地,详细了解了福建在发展实体经济、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代表团成员对厦门变迁和“晋江经验”乃至福建蒸蒸日上的精彩变化和生动发展由衷感佩,“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激情油然而生。

  这激情,来自福建省发展动力和活力竞相涌流、发展潜力和优势充分释放的格局——福建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重要要求,充分发挥“海上海外”的特色优势,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福州新区等建设。

  路径决定前景,发展才能自强。浙闽两地思想上的大解放、工作上的大气魄、操作上的大手笔、谋划上的大格局,为内蒙古将学习考察中受到的启发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提供了生动实践的范本。

  【短评】

  学,而后知缺;知缺,而后自省。

  与浙闽相比,我区是欠发达地区。一方面,我区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型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另一方面,我区产业较多依赖资源开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实干托起梦想,奋斗赢得未来。上述区情实际,决定了我区必须按照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的“四个着力”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并把浙闽两地学习考察中受到的启迪转化为发展思路,把学到的成果运用于工作实践,以大手笔、大气魄、大格局的谋划奋力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前提。浙闽两地等沿海地区都在用世界眼光谋划发展平台,以国际水准打造营商环境,靠全球资源发展高端经济。为此,全区各地一定要牢牢把握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始终绷紧“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根弦,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及时纠正不适应新常态的错误思想认识。

  推动发展,创新是重要动力。纵观浙闽两地,无不洋溢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理之光。比黄金更宝贵的是信心,比资源更宝贵的是发展理念。为此,必须彻底改变传统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拿出过硬招数,练就过硬本领,不断创新平台、机制、人才管理等要素,不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动发展,实干是重要保障。浙闽两地的成就与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干,就没有发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摒弃空谈式的争论,心中要想事,眼中要有事,肩上要扛事,手上要做事,踏踏实实抓有效投资,抓转型升级,抓招商引资,抓实体经济发展,在实干中体现担当、展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杨帆)


[责任编辑: 孙静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