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乘数效应” 蓄积经济发展新动能——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内蒙古新闻网  18-08-30 08:01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慧)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所谓的“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纵观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某些区域开发的成功,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通过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2003年至2017年,浙江省掀起规模巨大、持续性长的交通建设热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投资19092亿元,年均增长18.7%。截至2017年末,公路总里程12万公里,是2002年的2.6倍,其中高速公路4154公里,是2002年的3.2倍。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杭州火车东站枢纽工程、甬台温铁路、世界最大跨海钢桁拱桥——梅山红桥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民航机场增至7个。港口建设进一步突破。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建设的统筹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的联动发展,使浙江基本形成了省域1小时、市域1小时、城域1小时的交通圈。2017年,浙江入选全国首个“现代交通示范区”。

  与此同时,处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省也正在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打造服务中西部、便利两岸往来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海丝核心区战略通道。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福建省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突破5000亿元,不仅实现了“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还加密了福建至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线。在海上通道建设上,福建加快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持续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合作,增开海上航线航班,做大海丝物流通道。同时福建省将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十三五”时期计划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500亿元。

  除了交通领域外,浙闽两省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保、数字化建设等其他基础设施领域也有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执着,正是这种执着,助推他们率先跻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短评】

  经济起飞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经过这些年的超常规发展,内蒙古的基础设施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增长。然而,由于过去基础薄弱和历史欠账多,我区基础设施的某些瓶颈制约因素仍未消除。对比浙闽两地具有引领性的发展实践,内蒙古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更加紧迫。

  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必须适度超前,避免建设滞后和盲目性。浙闽两省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们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基础设施建设更需投融资主体实现多元化,近几年中国各个城市实施了公有公营、私有私营、公有私营、用户和社区自助模式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模式,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广阔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大区域合作力度,福建依托“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持续深化海上通道建设。此外需要注意得是,基础设施建已经扩展到环境保护、生命支持、数字化建设等新的领域,建设过程中,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推进。

  好风凭借力,发展正当时。前有浙闽两地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生动实践,内蒙古一定要结合实际,真抓实干,奋起直追改变我区基础设施落后面貌,蓄积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