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重视抗战类纪念设施建设
内蒙古新闻网  18-09-04 12:02  【打印本页】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五原抗日烈士陵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巴彦淖尔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抗战史,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在抗击日寇战斗中不怕牺牲、顽强拼博的革命精神,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多年来,巴彦淖尔市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推进抗战类纪念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工作,全市建有五原抗日烈士陵园、中旗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杭后傅作义纪念馆、前旗西山咀镇垦区遗址等纪念遗址。

  乌不浪口烈士陵园位于我市乌拉特中旗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28.5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临河区127.5公里。乌不浪口烈士公墓始建于1940年,安葬着乌不浪口阻击战中牺牲官兵的148具遗骸,占地面积800平方米。1995年,乌拉特中旗旗委、旗人民政府正式将乌不浪口烈士公墓定名为乌不浪口烈士陵园, 2003年8月由巴盟行署正式批准为盟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年定为乌拉特中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原抗日烈士陵园位于五原县城北,安葬着679位抗日阵亡将士的忠骨,是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之一。为了铭记抗战历史,五原抗日烈士陵园在设计、修建时就加入了许多深意。作为陵园的建筑主体和中心,烈士纪念碑距离碑楼40米,占地1940平方米,寓意五原抗战在1940年打响。碑座高3.22米、碑高13米,表示五原抗战在1940年3月22日取得胜利,以及五原13个民族的人民对英雄们的敬意。此外,碑身呈抽象的3把利剑,象征着五原大捷中参战的3支主力部队——101师、新31师、新32师。2005年9月18日,五原县政府在原烈士陵园旧址上进行了恢复修葺,烈士陵园主体工程由牌楼、纪念碑、铭录墙、墓冢、左右展厅、傅作义主题塑像广场和陵园七部分组成。五原抗日烈士陵园被评为全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市内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重要基地。

  此外,还有五原的冯玉祥誓师纪念广场、杭后傅作义纪念馆等革命纪念设施,为人们记录和再现了河套人民与抗日军队共同谱写的不屈抗争史。(吕园)


[责任编辑: 李慧宁]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