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万彩礼钱 刷单被骗一空
内蒙古新闻网  18-09-07 10:10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新闻网

  4日下午,因为一时好奇,包头市民张女士通过网络刷单向不同的银行账户和微信二维码转账支付二十余笔“货款”以及近50个红包,幡然醒悟时,已经刷掉了十余万元。这笔钱原本是张女士和对象订婚时的彩礼钱。

  好奇跌进刷单陷阱

  3日下午,在单位午休的张女士忽然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大致内容是“客服5”通过网络正在招人刷单做任务,每个任务能获得几元到几十元金额不等的酬金。短信中附有一个QQ群号码,要刷单的人进群。张女士一时好奇,就用手机登陆QQ,申请进了群。进群之后,张女士按照“客服5”的要求,填写了一系列入职单,并获得了一个“信誉销量代刷系统”的工号。

  在这期间,张女士曾询问对方,是拍完单返款还是显示物流信息后返款?对方承诺,拍完马上就会结算返款的。张女士就是轻信了这句话,才跌进了接下来一连串的陷阱。

  按照“客服5”的提示,张女士很快开始了第一笔业务,点开对方发送的一个商品链接,下单购买链接内的衣服,并按照链接提示加了另一陌生人的QQ账号,给对方支付货款600元。第一单任务结束后,张女士等待对方返款,没想到等来了“客服5”发来的第二单任务。张女士当即询问对方为什么还有第二单,“客服5”此时发来一张任务截图称张女士做的是捆绑任务,需要再完成两单任务才能返款。就这样,为了要回先前的600元钱,张女士继续刷单,给对方支付的钱也越来越多。

  用尽所有线上支付手段

  打开张女士的手机,记者梳理发现,根据交易记录和交易方式,一下午的时间,张女士在“客服5”的“指导”下,被要求做了数单任务,且到后来,每单任务的金额越来越大,单笔的支付金额也逐渐增大,从刚开始的数百元上升到千元,乃至后来的数万元。

  受单日交易金额上限的限制,在这期间,张女士在“客服5”的指导下,重新了注册两个QQ账号,使用QQ转账、红包支付,在微信二维码支付、红包以及支付宝金额使用完后,还当场注册了云闪付以及手机银行app,总而言之,半天时间,张女士按照要求,几乎穷尽了她所能独自在手机上操作支付的所有手段,来给“客服5”提供的至少四五个陌生人的银行账号以及微信二维码进行支付,单是每笔200元的红包,张女士就给对方发送了近50个,直至手中的钱都刷掉,她才幡然悔悟报了警。

  支付时曾提示账号异常

  更让人觉得惋惜的是,事发后据张女士回忆,在整个几十笔的交易中,几乎每笔款项在支付时,系统都曾弹出“对方账户异常,该笔交易无法完成”的提示,并且数次强行中断了支付。

  然而这些提示并没能点醒张女士,她在向“客服5”反馈这些“交易故障”后,对方重新发送来了新的支付方式,让张女士继续支付。张女士所有能支付的账户都达到上限后,“客服5”还鼓动张女士借用朋友同事的账户继续支付。遗憾的是,两位张女士的同事也没能发觉张女士此时已经落入了骗子的圈套,还提供了自己的微信账户供张女士付款。

  报案时,逐笔梳理所有渠道支付的款项,张女士的支付金额已经超过了十万元。而这笔钱是张女士和对象订婚时的彩礼钱,原本是打算结婚时用来筹办新衣和婚礼的。针对张女士的遭遇,警方目前已经立案着手侦查。

  任何垫资的刷单都是诈骗

  现如今,做刷单任务被骗在多地都曾发生,曝光的相关骗局也不在少数,记者看到,多地警方都曾就刷单骗局发出警示:刷单行为本身与正常的网购秩序相悖,属于违规行为,并非正当兼职,任何垫资的兼职和刷单都是诈骗,不要有“轻松赚钱”的心理,更不要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记者 霍晓霞)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