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典型】斯钦巴图: 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黑哈尔河畔
内蒙古新闻网  18-09-08 08:4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徐永升)一场秋雨过后,阿鲁科尔沁旗黑哈尔河的河水上涨,河面一下子变得宽阔起来。可旗里投资3500多万元修建的大桥已建成通车,两岸的牧民再无涉水过河之虞。

  2003年之前,珠日和嘎查以河划界,分为两个嘎查,河东是古日本浩舒嘎查,河西是珠日和嘎查。两个嘎查的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为集体草场和土地的租金。由于管理上的差距,河东每年能有10万元的收入,河西却因各种原因,欠下了10万元的外债。2003年,两嘎查合并为新的珠日和嘎查后,两股绳很难拧到一起,集体经济只能各算各的账,各花各的钱。在两嘎查合并后的7年里,河两岸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不能让债务成为新牧区建设的包袱!” 2011年,斯钦巴图担任珠日和嘎查党支部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河西的160亩土地重新发包,每年能收入17万元的租金。此后,又采取多种办法,化解了河西的全部外债,把河东、河西两笔账,变成了一笔账。如今,珠日和嘎查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17万元左右,嘎查每年用这笔钱给牧民上养老保险、维修机电井和配电设备、支付林木看护费等,让百姓真正见到了实惠。

  甩掉了债务包袱,还得发展主导产业,斯钦巴图带领牧民们走上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他首先从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入手,发展青贮玉米饲料基地。先后争取到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在河西发展1500亩膜下滴灌青贮玉米,在河东发展500亩小草库伦。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后,每亩饲料地亩产从700斤增长到1400斤,产量翻了一倍。目前,珠日和嘎查的水浇地面积由原来的900亩增加到了6800亩,有七成以上的饲料地都能浇上水。

  有了饲草料基地,斯钦巴图发展肉牛产业的信心十足。他发动党员带头成立了“朝克图罕山”肉牛养殖合作社,发展30名牧民入社。合作社总投资900万元,建设标准化棚圈68处,10200平方米,购置大型饲料收割机21套,养殖优质肉牛1860头。1头基础母牛1年产犊和产奶的毛收入就达到3万元。为了做大传统奶食品产业,嘎查还成立了朝格图罕山民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并注册了朝格图罕山民族传统食品商标。目前,合作社已辐射带动18户43名贫困户,每个养牛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增强文化认同感是民族团结之本!”斯钦巴图感言,小到村庄合并,大到民族团结,文化归属感是打开民族之间、村落之间心灵的钥匙。眼下,嘎查党支部组织党员斯琴高娃等人搜集资料编写的《珠日和嘎查志》已经出版印刷,这本嘎查志不仅记录嘎查的历史变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还推出一批珠日和嘎查人物。在北京航空公司就职的飞行教练额尔敦朝格图、国家一级演员丹巴等乡贤乡友,都激励着珠日和嘎查人团结向上的正能量。如今,黑哈尔河两岸的蒙汉群众哼起村歌《珠日和我的家乡》,亲密地就像一家人。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