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家门口打工赚钱
内蒙古新闻网  18-09-13 11:31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在库伦旗工业园区的“扶贫车间”里,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随着轧机“咔哒咔哒”地作响,一件件衣服被一双双巧手生产出来,远销海外。下工后,大家有说有笑地各自回家做饭、休息。库伦镇前勿力布格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姿威告诉记者:“我来厂里两个月了,经过培训,熟练掌握了缝纫技巧,特别自豪。以前因为身体不好,没有工作,给家里添了不少负担。如今在这儿跟在北京打工一样,计件挣钱,多干多挣,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呢,这样的扶贫政策真好啊!”这份工作不仅使李姿威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收入,更增添了她创造美好生活的自信。

  库伦旗是国家级贫困县,针对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今年7月初,北京市密云区经信委和该旗经信局达成援建“扶贫车间”意向,并签订了《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书》。密云区企业渔阳服装、诚信制衣与燊织典服装有限公司同意援建两条衬衫和两条西裤生产线,从“扶贫车间”抓起,发挥“小车间”的大作用,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该旗经信局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以来,根据库伦旗服装产业优势,在京蒙帮扶资金的支持下,由服装龙头企业开办“扶贫车间”,吸纳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实现就近转移就业。探索出一条“车间入驻、居家就业、群众脱贫、集体增收”的新路子,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

  刚到“扶贫车间”工作一周的46岁的吴学龙,没经过培训直接上岗,却成了厂里技术最熟练的工人。“以前在辽宁做了十年的服装缝纫,一直就想找机会回来。‘扶贫车间’建成后,我就赶紧回来了。离家近点儿,心里才踏实,幸福感也提高了不少。”吴学龙一边熟练地缝制着衣服,一边满足地告诉记者。吴学龙一家三口人,孩子已经24岁,在读大学,有了“扶贫车间”,他们就不用在外奔波了。他喜滋滋地说:“扶贫政策真是贴心,挣钱顾家两不误,脱贫致富有出路。”

  据了解,“扶贫车间”建成后,对前来务工的村民进行了岗前技术培训。目前,已为50多名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有15人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平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最高能超过3000元。在“扶贫车间”从业人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意识到“等靠要”不能改变贫穷面貌,遂逐步改变了被动、依赖、观望心理,“脱贫靠劳动”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有效地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旗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帮助他们找准了致贫原因,解开了思想扣子,激发起致富信心。同时有效加快了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确保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如期脱贫!”(刘向美郝秀娟)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