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盐碱地上种红花 改良土地效益大
内蒙古新闻网  18-09-14 11:15  【打印本页】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今年,五原县在“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区进行200亩仿野生红花试验种植,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种植结构转型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近期,五原县“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区一片繁忙景象,200亩仿野生红花进入采摘季,远远望去,大片绽放的仿野生红花犹如燃烧的朝霞,当地农民正在抓紧采摘红花。

  郭海军是隆兴昌镇荣义村村民。得益于“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今年他家的十几亩盐碱地被企业流转种植红花,他自己也在项目区打工,现在的收入相比以前自己经营土地多了很多。“以前咱们地是自己种,一年每亩地纯收入也就是五六百块钱。这次政府引进种植红花,连流转费带打工挣的钱亩均收入达到2000元到2200元,农民都满意。”郭海军说。

  今年,五原县依托“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通过引进企业,采用新的品种和新的技术来改良盐碱地,种植仿野生红花是实施盐碱地改良的一项新尝试。红花生长期短,对土壤要求不严,轻度盐碱地即可种植。长期种植红花,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地,达到生态修复的效果。红花的花可入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的作用,红花籽可用来榨油,市场需求大,价格稳定,亩产量100~130斤。红花种植企业在项目区内流转土地后,自己提供籽种,雇当地农民进行种植管理,红花成熟后,企业自行销售。进入采摘期后,每天约有100多人来这里打工,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也为外来的季节性务工人员创造了赚钱的好机会。

  天衡高血压糖尿病连锁医院红花种植项目负责人柴璐说:“依托5万亩盐碱地改良增草项目,我们流转土地200亩作为试点,种植仿野生红花,带动农民种植结构转型的同时又增加了收益,每亩地纯收入较传统种植葵花能提高2000元左右。今年是第一年试种,比较成功,计划明年再种植5000到10000亩。”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