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到在脱贫的道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保证脱贫成效,阿巴嘎旗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始终将“思想扶贫”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利抓手,不断增强贫困户主观脱贫意愿,真正变“输血”为“造血”,为全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落实教育扶贫,拔除贫穷根源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让贫困学生上得起学,既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扶贫的底线,更是消除贫困的有力保障。阿巴嘎旗自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以来,认真落实全程资助扶贫政策,政府投资200万元建立教育扶贫基金。2016-2017年,对就读中高等职业学院的26名贫困家庭子女实施“雨露计划”补贴3.95万元;2017年,通过统战部争取的“泛海助学行动”资金资助4名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新生2万元;2017年开始对高等教育阶段新入学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4人兑现本科生4万、专科生3万的政策补贴共计15万元;内蒙古绿色大地农牧业有限公司针对牧区贫困户上学难问题,为贫困家庭高中段学生20人资助16.2万元,有效防止了因学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今年,发放教育扶贫资金80.52万元,惠及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贫困学生131户158人。在加大教育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教育部门还为贫困家庭的学生在高校专业选择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尽可能帮助学生选择好就业、返乡用得上的专业。真正通过教育扶贫,提升贫困子女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稳定就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推进就业扶贫,提高贫困户“造血功能”
存粮千斗,不如一技在手。只有一技在手,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才有底气,才能帮助贫困户实现以“智”脱贫。阿巴嘎旗在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中,坚持因人而异、按需配菜。开展培训前进行深入调研,充分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求。一是结合国家组织实施的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等政策措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贫困户,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193万元扶贫培训资金,举办各类培训班43期,培训贫困户、嘎查致富带头人、扶贫干部2540人次,组织贫困户外出观摩交流学习8次。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技能技术培训,多渠道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使21位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创业就业。二是不断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采取政企合作的形式,为牧民创业增收搭建新平台。分别于2013年、2016年打造建成了15000平方米的以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特色产品为主的一期、二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对商户落实房租补贴、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户外广告推介等优惠政策,为转移进城牧民和牧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搭建了新平台,并优先考虑有创业意向、创业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驻创业孵化基地。三是建立和完善劳务对接机制,对有劳务意愿和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详细统计,通过与相关企业沟通,做好劳动就业供需精准对接,引导用工企业开展订单定向招聘,推动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树立脱贫志气,激发致富动力
阿巴嘎旗始终将扶志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增强和激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一是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动员和宣传引导。耐心细致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运用典型事例激励群众、运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补齐“精神短板”,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决心。二是改变以往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建立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与激发群众参与相挂钩的扶持制度,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坚持正面激励,对于能干的、会干的、愿意干的给予重点扶持,让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先富起来,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正确导向。真正实现贫困户由“等着扶贫”向“我要致富”观念转变,帮助贫困户在正确的脱贫价值观念引导下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