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墨韵书香涵养城市文化气质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综述(八)
内蒙古新闻网  18-09-20 07:39  【打印本页】  来源:乌海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乌海市将传统文化——书法文化作为城市转型重要的特色文化支撑,坚持以书法城建设为龙头,走出了一条文化品牌效应和文化惠民发展相结合的独具特色发展之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包兰铁路建成通车以及包钢配套原料基地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乌海市迅速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他们在挥洒青春与汗水的同时,也在挥毫泼墨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与快乐,乌海市的文化艺术事业由此发端。

  2008年,乌海市正式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书法城”。以此为契机,乌海市书法城建设乘势而上、成绩斐然。

  2011年,“中国硬笔书法名城”殊荣再落乌海市;

  2012年 5月,“中国书法城·乌海”城市形象展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举行;

  2013年8 月,“‘翰墨长河’中国书法城·乌海书法美术摄影展”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

  至今,乌海市已举办了10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高层次书法活动的举办,把乌海市的书法艺术水平推向了更高境界。2012年,“中国书法城·乌海”被自治区确定为十大宣传文化品牌之一,成为外树形象、内聚人心的金质城市名片。

  乌海市的书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书法氛围的营造日益完善,目前已建成以“一馆一刊一广场”为代表的一批书法阵地,多元化的书法活动阵地体系已然成型。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是首个集书画展示、鉴赏、教育、培训、交流为一体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书法主题馆,同时建有22万平方米的书法广场。《大众书法》是与实践杂志社合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法艺术杂志,填补了内蒙古没有艺术期刊的空白。乌海市还开展了书法示范单位命名活动,命名了六个系列的30多家书法示范单位,编辑出版了《乌海书法报》,启动了“中国书法城乌海书法网站”。

  近年来,乌海市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以书法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品牌;推进“书法靓市”工程,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书法文化元素,打造具有个性的城市主题文化,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编创大型音舞诗画剧《大河书风》,充分体现了乌海对书法的深刻理解,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九曲黄河锦鲤跃,满城尽是染毫人。2016年,乌海市“书法五进”活动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走进社区,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展露风采;走进校园,学生们一笔一画临摹字帖;走进机关,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热闹非凡;走进企业,技艺精湛的职工作品让人赞叹;走进军营,书法活动室里陈列着各类书法作品……行走在乌海的大街小巷,处处闻得到翰墨飘香,时时可遇染毫之人。在乌海市,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几岁孩童,都是书法热潮中的主角。

  乌海市常年习练书法的有10多万人,截至目前,市书法家协会已拥有会员2000多人,其中自治区级书协会员160人,国家级书协会员40人,120余人次获得包括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在内的全国性奖项。乌海市获得国家级奖项书法作品有百余件、省部级奖项作品600多件,10多 名书法家被提名为高层次人才,5名书法家作品入展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2013年以来,乌海市连续 4年位列内蒙古自治区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作品数榜首。

  从“煤城”到“书城”,从乌金闪烁到墨韵飘香,乌海市的城市发展理念实现了资源型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变,书法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提高文化品位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墨韵书香正深刻改变着乌海的内在气质,书法艺术在乌海市已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化激情与休闲之举,而是真正融入了城市的血脉之中。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