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聚才育才产业兴 ——达旗积极推进县域农牧业产业人才培养示范工程
内蒙古新闻网  18-09-20 11:55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县域农牧业产业人才培养示范工程是自治区人才项目引领支持计划的第一层次项目。从2016年实施该项目以来,达拉特旗着眼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从基础、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入手,大力集聚高端人才,积极培育骨干人才,促进人才向农村牧区以及农牧业生产经营一线流动,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链初步成形,产业链不断延伸。

  搭建平台,集聚高端人才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我们真金种业通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在玉米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在已申请成功国家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14项,通过审定27个。”今年8月份,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真金种业总农艺师张钧在全区专家休假座谈会介绍。

  真金种业作为自治区种子“十强”企业,2013年首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展玉米育种的基础上,去年又提出“种粮一体化”模式,以种子科技为核心和基础,以农业技术全程服务、农资配送服务、粮食收储购销服务等业务为支撑,以“共享粮行”为抓手,整合仓储、物流、银行金融服务、互联网技术、期货贸易、现货交割(库)等要素,打造玉米“育种、生产、购买、储运、销售、加工、金融”为一体的产业闭环,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市场创新。

  在达旗,像真金种业这样的农牧业科技型企业还有很多。内蒙古东达獭兔循环产业研究院,针对风水梁獭兔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集聚了包括谷子林、薛家兵等国内知名兔业专家,常态化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研究院承担的“獭兔循环产业集成技术的研发与示范”项目,是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培育的獭兔新品系达到国家审定标准。

  近年来,达拉特旗先后组建了真金玉米院士专家工作站、蒙根花农牧业研究院、风水梁獭兔和食用菌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平台22个,培育和引进了正时草牧肥生态循环、道劳村露地覆膜蔬菜、谷子林獭兔常见病防治、水溶胶等创新创业团队18个,集聚农牧业高层次人才70余人,仅第八批“草原英才”工程名单中,就有2个涉农团队获得创新创业团队荣誉称号。

  赋能强权,培育骨干人才

  今年3月,一条《@有为青年,达拉特旗出政策鼓励你返乡创业啦!》的微信在达旗农牧民中被大量转发,这是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领头雁”培养计划首次公开,该计划以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通过3年跟踪培养使一批优秀农村牧区青年成为产业带头人和发展带头人,采取苏木镇党委推荐、旗直涉农部门推荐和个人自荐三种途径寻找到了90名培养计划候选人,并经过“一次联审、两次评审、实地复核、公开公示”等程序,确定了15名培养人选,覆盖了所有苏木镇,涉及科技、电商、服务业、规模种植养殖等领域。

  此外,达拉特旗制定了《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领头雁”培养选拔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政治吸纳、项目支持、考察培训、结对帮扶、搭建平台“五位一体”跟踪培养机制,包括对首次入选的人每人发放1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最高给予20万元的无息担保贷款,捆绑实施至少1个涉农项目,引导优秀人选进嘎查村“两委”任职等16条具体措施。

  创新机制,引导人才回流

  针对农村牧区人才资源、创新资源匮乏的实际,达拉特旗不断开阔思路,多渠道引才,积极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到乡村干事创业,推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包联驻村工作,选派424名干部,按照“一镇一团、一村一队”的运作模式,组成了9个工作团132个引领工作队,全脱产驻村蹲点兜底服务基层,驻村工作队从基层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为嘎查村产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遴选30名种植、养殖、林业、电商、农机等方面专家,派驻到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领头雁”培养人选、科技示范户中,通过现场指导、对比试验、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等方式,提升农村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帮助基层推进农牧业技术创新。鼓励党政机关在职干部、退休人员、服务性岗位人员、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乡村教师等参选村干部职位,共有22名外出人才返乡当选嘎查村“两委”成员。

  “才以业聚、业以才兴”。达拉特旗实施的“县域农牧业产业人才培养示范工程”,正在以乘数效应体现到农牧业产业发展中,为乡村振兴、发展产业积蓄了强大的内生动力。(记者 邱岳)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