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蒙、回、满、朝鲜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藏族、土家族、壮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万余人。该街道办事处将民族工作纳入创建和谐社区各环节,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生活安宁,身心欢愉,谱写出民族大家庭共同团结发展的赞歌。
努力打造城市少数民族特色社区,是人民路街道办事处民族团结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兴康社区少数民族就占总人口的22.69%,是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
9月21日,记者走进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兴康社区,只见院墙、门楼、宣传信息栏,处处充满了民族元素。在兴康社区办事大厅,看到前来办事的群众不少都用蒙语和工作人员咨询问题。原来,该社区针对蒙古族居民较多的实际,建立了少数民族之家,在办事大厅专门设置服务少数民族居民的窗口,安排蒙汉兼通的蒙古族青年帮助蒙古族居民讲解办事流程,翻译、帮助填报表格、办理相关事务等。
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其力木格是蒙古族居民的“知心人”,特别是老年人来办理劳动保障、低保等业务,其力木格都热情相助。在她微信圈里有300多位老年朋友,哪位老人有需求,她随叫随到。其力木格常常是一边和孤寡老人唠家常,安抚他们,一边积极和社区沟通,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说汉语困难,经常找其力木格诉说苦闷的70多岁的蒙古族大妈达丽苏荣说:“这姑娘就像家人一样关心我,让我感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从牧区搬来的吉日木图初到社区时人生地不熟的,大到社区办事,小到家里购物,都有社区“好心人”帮忙。
民政、民族、民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始终把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为少数民族家庭申请廉租房,发放少数民族低保金、困难家庭救助金、高龄津贴、贫困大学生救助金,救助弱势群体……浓浓的关爱惠及了辖区的每位少数民族。
近年来,该街道办事处针对少数民族居民相对集中的实际,在社区建立民族团结工作机制,完善组织机构保障制度、帮困工作制度、处理突发事件工作制度等,切实加强对民族团结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少数民族居民档案卡,对每户少数民族的家庭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在充分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基础上,为残疾人、低保户、空巢老人、困难户、军烈属提供贴心服务。此外,还建立了少数民族工作联络站,对少数民族居民提出的诉求、反映的问题及时收集、上报、给予解决,有效地保障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如今,人民路街道办事处所辖9个社区各民族间已结成唇齿相依的民族关系,在共同发展繁荣的良好氛围中,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至今,先后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皇甫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