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农民致敬 为丰收礼赞
内蒙古新闻网  18-09-23 16:44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日报

  喜谈丰收事,金气秋分时。今天是秋分日,我们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充分肯定广大农民在各个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提出殷切希望,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话语,表达了对亿万农民的诚挚祝福和深切期许,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必将有力激发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热情,有力调动亿万农民重农务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谱写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中央研究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是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农业大国,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推动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今天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使之成为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时代标记,就是要激励我们去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感召我们全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努力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我们致敬农民。“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千百年来,农事最辛劳,农民最辛苦。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农民的奋斗,顶天立地;农民的创造,惊天动地。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为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亿万农民的梦想构筑。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我们礼赞丰收。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礼赞丰收,就是礼赞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朴素哲理,就是礼赞“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精神价值,就是礼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时代风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坚持锤炼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的品格,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我们就一定能不断收获胜利的果实,实现亿万人民的伟大梦想。

  喜看稻菽千重浪,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让我们载欣载奔,载歌载舞,庆贺中国农民丰收节!


[责任编辑: 滕玲玲]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