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律师三件经典案例 见证温州改革开放
内蒙古新闻网  18-09-27 10:46  【打印本页】  来源:温州晚报

  这个月,被誉为温州律师界“五杰”之一的姜周森过完了自己90岁的生日,儿子姜周健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生日宴。在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令姜周森最骄傲的就是他的儿子、孙子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在温州法律界奋斗。

  近日,记者分别采访了姜周森、姜周健、姜周辰三代律师,他们讲述亲历的温州改革故事,同时代理在改革开放过程出现的新型案例,见证了律师制度与温州40年改革开放同频共振……

  律师制度恢复后的第一代

  为“八大王”案件作无罪辩护

  姜周森已是90岁高龄,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的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10本书籍,《温州律师志》放在最上面。

  1949年9月,温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姜周森从原中共永嘉县委宣传部调入了温州市府司法科(即现市、区两级人民法院的前身)工作,正式与法律结缘。1979年,我国颁布《刑事诉讼法》,恢复律师制度;那一年他与林学友,以及后来调来的潘德存、郑志烈和卢英造五人加入温州法院法律顾问处,成为中国律师制度恢复后的第一代律师,被称为温州“律师五杰”。

  姜周森主要负责刑事案件,在他的执业生涯中,使他印象最深刻的算是乐清柳市的“八大王”案件(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清、目录大王叶建华、旧货大王王迈仟、螺丝大王刘大源、胶木大王陈银松、线圈大王郑祥清、翻砂大王吴师廉)。

  1982年,全国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投机倒把”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之一,乐清柳市“八大王”首当其冲,省里特意调来60人组建工作组,主抓“八大王”。当时他担任“旧货大王”王迈仟与“目录大王”叶建华的辩护律师。

  “我主张无罪辩护。”姜周森说,当时国务院对“投机倒把”罪列了12个行政处罚条例,但王迈仟等人的行为均不符合条例,“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四天时间,姜周森白天阅卷、会见被告,晚上准备辩护词,一审时,王迈仟和叶建华被宣判有罪,但姜周森并不放弃,又帮助王迈仟、叶建华上诉,一直将“无罪辩护”的理由反映到最高人民法院,1984年,“八大王”平反,宣告无罪。

  这个案件的成功,为温州改革开放提供了正确的法律引导。

  走上职业律师的第二代

  代理永嘉“民告官”案胜诉

  1988年,60岁的姜周森退居二线,重点从事政府机关、企业的法律顾问工作。而他的儿子姜周健也在这一年通过了第一次面向全社会的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并被原温州市第一律师事务所聘为专职律师,正式走上了职业律师的道路。“没有专业复习资料,只有一份考试大纲。”姜周健回忆那年律考,整整有5张试卷,要考两天半,通过率很低。

  姜周健说,以前为了普法,不少案子是开大庭的,而父亲的每场出庭辩护的案件他都会抽空去旁听,父亲在法庭上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的风采深深吸引了他,也对他以后的执业生涯影响很大。

  与父亲不同,姜周健更擅长于民商事、行政案件,其中就有“民告官”行政不作为的案件。2000年,永嘉县瓯北镇中村诉永嘉县人民政府行政不作为,他作为该案的一、二审代理人,替全村110户农民发声。

  该案系两村为一条水源的使用权发生纠纷,中村村民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但该地政府部门未履行法定职责,于是村民以县政府行政不作为为由提起诉讼。该一行政案件经姜周健在法庭上据理力争,最终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这一案件的胜诉,对我国司法健全政府依法行政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业的30年,姜周健直言他感受最大的便是温州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由普及法律知识向普及法律意识转变。几天前的一个凌晨,姜周健接到了一个新温州人的电话,因车辆刮擦,那人向他咨询法律问题。“以前发生这类事件,当事人根本不会有意识请教律师,而现在发生一点小事,当事人都会事先找律师咨询。”姜周健说。

  不仅如此,律师办案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办刑民经案件,需要了解案情,程序较为复杂,加上交通不发达,律师的办案效率相对较低。而如今要了解一个案件信息一天就可搞定。

  另外,以前调阅案卷,都要去摘抄材料很费时间,而如今,不管卷宗材料有多少,像刑事案件,只要用于指控被告人有罪或罪轻的证据,检察机关都会将其制作成光盘给律师,大大地提高了律师阅卷效率。同时,律师还可通过检察院专设的手机软件直接上网了解案件进展;民商事、行政案件还能通过手机上网立案、查询信息。

  如今,律师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同时也要求律师的业务精细程度越来越高,在姜周健看来,“统吃”案件的律师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朝向专业化发展,而他的儿子姜周辰正在专业化的路上探索着。

  “专业化”接棒的第三代

  在吉尔达鞋业案中走出全国首创

  “专业化是律师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是姜周辰进入律师行业以来,父亲一直叮嘱的一句话,从业近10年时间,他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与爷爷、父亲擅长刑事、民商行政等案件不一样,姜周辰专攻建筑、公司、破产等案件。姜周辰说,他从没办过刑事、人损、婚姻等绝大多律师都能接触到的案件。在他的律师执照下面,压着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等职业证书。

  他的“偏科”不仅让他在律师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更为温州市破除金融担保链找到了一条合法的出路。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爆发后,吉尔达鞋业因担保链而深陷困境,于2013年被政府列入重点帮扶解困企业。据统计,吉尔达鞋业确认81户债权人有效债权100笔,确认债权总额8.55亿元。

  为帮助吉尔达走出困境,姜周辰与其团队,提出预重整。预重整将司法重整程序前移,在向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申请之前,就重整事项进行谈判并达成重整计划草案,节约了司法资源,同时也解决了司法重整不成功将导致破产清算成为必然的缺陷。

  2017年2月,温州市政府下发抄告单,同意由鹿城区政府以预重整方式对吉尔达鞋业进行帮扶,并指定了姜周辰所在律所担任该案预重整管理人。温州中院于5月对吉尔达鞋业重整一案按引导调解进行登记,于12月正式受理吉尔达鞋业的重整申请,于今年2月批准重整计划终结重整程序,至此,吉尔达鞋业重获新生。吉尔达的案件是全国首例由中立机构主导预重整的重整案件,为温州政府救助企业、破除金融担保链找到了一条合法的出路。

  在姜周森的书桌上,保存着一张姜家三代律师的合影,他们身穿律师袍,胸戴律师徽章,神情肃穆,他们见证了温州改革开放后温州律师制度的变迁。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