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科学素质促进与政府的责任论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扎实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更加具有特殊的意义。
内蒙古科协党组书记麻魁(张蓝兮/人民网)
内蒙古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蒙、汉、满、回、达斡尔等55个民族。2017年末,全区人口2528.6万人,其中蒙古族462.4万人,农村牧区960.4万人。下辖9市、3盟、103个旗县(市、区)。内蒙古草场丰美、森林茂密、农田肥沃、野生动物众多、地下宝藏富集,经过70多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道远。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更需要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以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型内蒙古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内蒙古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科协履职,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推动民族地区公民素质跨越提升。
一、以保障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切实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以完善保障机制建设为着力点,突出建设好三个方面的机制。一是建设好综合协调机制。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在战略顶层安排、资源配置、平台搭建等方面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落实,形成合力。内蒙古在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成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相关规划计划,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听取纲要实施工作汇报,切实履行好领导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责任。全民科学素质专项工作协调办公室及时调度汇总情况,形成工作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自治区科协与30家纲要成员单位签订《公民科学素质合作协议》,协同整合优质资源和服务平台,合力开展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二是建设好监督考核机制。目标考核是倒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手段,是抓工作、促发展、带队伍的“指挥棒”,要把目标考核作为强化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引领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内蒙古逐步完善工作考核机制,自2016年起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到对盟市、旗县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目标,并分解为4大任务,层层抓好落实。今年起对盟市科协工作开展年度考核,结合平时调度与年终检查,推动7个方面重点工作落实。三是建设好经费保障机制。必要的工作经费是开展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要求各级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实际逐步提高增幅。内蒙古在落实人均1.5元科普经费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挖掘潜力,多方面筹措科普工作经费。2017年全区科普经费投入达30787.62万元,人均科普经费达到4.85元,保障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抓住关键环节,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度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抓住关键环节,以此带动更多领域和力量的参与,调动起全体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工作中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住科技工作者这一基本力量。科技工作者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第一战略力量,承担着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大社会责任,只有把握这一关键力量,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有效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分两批次组织百名专家学者开展科普传播行活动,深入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举办相关活动500多场次,受益人数超过20万,拓宽了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的渠道;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汇报交流创新成果,谋划科普工作,激发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报国热情;表彰并大力宣传40名全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带动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传播火热实践。二是抓住媒体传播这一主要渠道。科普宣传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载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统筹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角度、多层面推进科普与媒体的融合。加大传统媒体科普宣传力度,开设栏目、节目,开辟专栏、专版等,2017年以来,播出、刊发科普活动新闻超过200条,科普公益广告超过10万5千条次,推动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理性、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构建科普传播融平台,通过网络新媒体登载推送“科普中国”主题节目、资讯;与内蒙古广电网络集团合作,开发科普公共服务数字电视4K智能平台,2020年覆盖全区310万用户,把科普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三是抓住“四大重点人群”。公民是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主体,“四大人群”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抓住了这个重点,才能更好地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把青少年作为首要对象,2017年以来,新建扩建青少年科技馆、科学工作室80个,农村牧区学校科技馆12个、少年宫900个,每年参与各类科技教育活动的青少年超过60万人次,辐射带动更多人群提升科学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百个团队、千名“草原英才”、万名优秀人才科技服务基层群众;组建超过万人的嘎查村(社区)科普信息员“群主”队伍;以两个批次培训的430多名信息员为基础滚动培训,侧重培训蒙古族信息员,年底前实现70%的嘎查村(社区)配有科普信息员,把科普讯息有效传播到农村牧区每个角落。围绕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养,举办220万人参加的全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开展“双创”活动周、“创客工坊”展示、创新创业大赛等,年辐射带动超过500万人次,壮大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示范引领作用,举办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96期,全区上下参加人数超过500万人次;分期分批安排区直机关党员干部在内蒙古科技馆开展科技主题体验活动,年底前参与人数将超过6000人;演出科学家主题舞台剧《侯德榜》、《哥德巴赫猜想》五场,观看人数达6000人,进一步强化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发展理念。
三、在重点工作上求突破,更好地肩负科协组织的神圣职责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科协组织的神圣职责,科协组织只有自觉地肩负起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职责使命,在重点工作上下功夫,在薄弱环节上求突破,强基础、重实效,延手臂、创精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基础建设规范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规范学会协会工作,夯实科协工作根基至关重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举办科协系统干部培训班,召开企业、高校科协组织建设推进会、苏木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建设现场会等方式,稳步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打牢科协工作根基。规范学会协会工作,举办高层次全区学会培训班,加快推进学会治理结构、体系变革,开展示范学会评选,提升学会和科技工作者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大力推进科普工作常态化。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细水长流、和风细雨,形成常态化工作格局。创新发展传统科普手段,在自治区、盟市、旗县同步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专家旗县行”活动,举办科技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1240多场次,受益农牧民10万多人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阶段性有序展开、相互补充的科普传播态势。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科普工作,构建起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平台、移动客户端APP、科普e站“六位一体”的科普传播体系,全国首家开展蒙汉文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更好地满足全区、全国蒙古族群众蒙文科普需求,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推动由单一渠道向融合传播转变。三是大力推进工作手段信息化。科普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的强力引擎,要善用信息化这一利器,让信息追着用户跑,创造崭新的用户体验。推进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科协和区直学会“四位一体”的科协系统云站群,不断提高“网上科协”的组织、服务效能。推进信息化科普资源落地应用,以“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为突破口,在校园、社区、农村牧区全面铺开“互联网+科普”行动,建成乡村、社区e站1192个,上半年,点击量超过640万次。四是大力推进活动开展精品化。活动的质量决定活动的效果,要把追求活动质量和效果作为基本工作目标,创精品、打品牌,在活动中让公众理解科学,让科学普惠人民。精心组织实施自治区学术年会1个主会场20个分会场活动,参加活动人数超过4000人。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分别举办“一带一路”国际科技交流满洲里和二连浩特论坛,来自11个国家的专家学者600多人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新路径,为世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更多经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内蒙古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国家要求、与先进省区相比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纲要办的有力指导下,进一步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上下功夫、在扩大公众参与度上下功夫、在履行科协职责上下功夫,确保到2020年实现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0%的跨越提升,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
最后,诚挚邀请各位领导、同事、朋友们到美丽富饶的内蒙古大草原来!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麻魁:内蒙古科协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