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责任使命在肩头
内蒙古新闻网  18-10-11 11:20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作为一名农村干部,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长,我总想为百姓干点儿啥。”这是李霞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李霞是察右后旗农牧业局驻村工作队长、挂职大六号镇南梁村委会主任助理。

  自全旗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李霞立足岗位,主动作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她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群众的感情,进村组、入农户,调查摸底、总结经验,扑下身子钻研业务、解民忧、帮民富。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常常是白天驻村入户,指导包扶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晚上回到办公室,整理档案信息,梳理全村精准扶贫工作。

  在李霞的工作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贫困户家里都有令人落泪的苦难故事,我们只有多和他们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情况,打开他们的心扉,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清楚他们的致贫原因,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脱贫,多给予他们关怀,使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我们是他们真正的贴心人。”

  在李霞手中的一张张入户走访照片都是一个个扶贫故事,在南梁有一户人家:丈夫患有肺气肿,长期吃药,没有能力在外打工,妻子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女儿是肢体三级残疾且有先天性智障,儿子正在上学,一年的药钱和孩子的学费对于这样一个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天价。李霞得知情况后,积极为张珍申请了护林员的工作,为他女儿申请了低保救助,并且帮他们搬进了新居。

  房屋拆近、搬迁新居是一项惠民政策,然而对于那些比较迷信的岁数大的老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逯英是何家地村的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的房屋是典型的危房,是必须要拆的,老人认为拆房会破坏风水,会影响寿命,“万一拆房后我死了谁负责?而且我的寿材也准备好了,我的寿材是不能动的,房拆除了寿材怎么办?”老人硬是阻挠,帮扶干部多次说服未果。对这位老人,李霞一次次地去拜访,讲科学、讲精准扶贫惠民利民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用真诚打动了老人,老人不仅同意了拆房,而且还自筹了1万元要盖两间。在李霞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委干部齐心协力一起帮老人搬家。老人每次遇到驻村工作队员,都要和他们聊一会儿,并且总会夸夸李霞,说:“政策虽好,但如果没有李霞这样的好干部、好党员,也是很难执行的。”

  农户事情无小事。要想真正为农户办好事、办实事,必须换位思考,体恤民情。为此,进村入户之时,李霞总是坚持与村民“打成一片”,详细了解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王治青是一位五保户,无房且有慢性病,无劳动能力。长期以来,王治青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吃饭也有一顿没一顿的。李霞得知后,每天必去王治青家一趟甚至几趟,总是对他嘘寒问暖,驻村工作队做饭时,李霞总会多拣一棵菜、多切一个土豆,把王治青的饭菜带出来,有时吃饭的人多,李霞总是自己少吃一点,把王治青的饭菜留出来,驻村工作队员看在眼里,既心疼队长,又被她的善良所感动。李霞说“扶贫不仅仅在物质上扶,而且在精神上我们也得扶。”

  “思路决定出路”。李霞立足精准扶贫,紧紧围绕“增加村民收入”这个核心,注重引领,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李霞为队长的驻村工作队通过协调争取了彩票公益项目80万元,对何家地20座集体日光温室大棚进行修缮再利用,并全部出租创新农业合作社种植马铃薯微型薯,每个日光温室大棚租金3000元,每年增收6万元村集体收入,三分之一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再壮大,三分之二用于贫困户分红增加家庭收入。

  “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不放弃每一个贫困村”,这是李霞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态度。她的工作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白天带领驻村工作队员走村进户、调查摸底,晚上与他们总结讨论一天的工作,协同村委干部,反复酝酿扶持方案,建立健全各项软件资料,保证村、户档案有条理、易查看。因为工作思路清晰,兄弟村的帮扶工作队曾多次来和她交流经验。

  理清发展思路后,李霞建议镇级领导从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基础条件、抓好服务保障等方面做好扶贫工作,并着力抓好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为此,她和村委干部一起对贫困户产业发展意愿进行摸底,以村为单位整合贫困户意愿,确定出每村至少有一个大的产业发展项目。根据农户需求能落实项目的落实项目,能提供技术的提供技术,能提供信息的提供信息,不折不扣地完成精准脱贫任务。通过合作社引领、大户“帮、扶、带”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更多的参与到以产业发展为主的脱贫攻坚工程中。至此马铃薯、葵花、甜菜、雪菊种植、庭院经济和肉羊、肉牛养殖等调整优化后的产业项目将进一步全力助推大六号镇脱贫攻坚工作。

  通过精准帮扶政策,经过以李霞为队长的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南梁村贫困户又脱贫25户,目前只剩下35户,有望在2019年底部脱贫。

  李霞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普通乡镇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在脱贫致富的行程中积极作为,在致富路上帮助群众描绘致富的希望,她用耐心细心恒心塑造了基层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在工作中她从不止步,更不自满,正如她所说的“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攻坚在路上!”(雎录)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