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土地托管”加速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内蒙古新闻网  18-10-17 07:4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以前从来都没见过玉米产量能有这么高,真是想也不敢想,政府推行的这种‘土地托管’模式就是好!”

  10月15日,在达旗王爱召镇杨家圪堵村杨西社农田里举办的“首届土地托管项目丰收总结现场测产会”上,来自全旗各苏木镇的种养殖大户、农牧民代表,共同见证了一个奇迹——经过工作人员详细精确测产,内蒙古天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给当地农民托管种植的玉米亩均产达2869.8斤(水分含量为28%)。产量一经宣布,现场的农民群众立刻沸腾了起来,纷纷惊叹产量高、模式好。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日渐老龄化,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道难题。今年,达旗立足农村、农业、农民实际,创新土地经营模式,探索出了“土地托管”的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土地托管”即农民向专业种植公司支付一定的种植成本费用,把土地交给公司“托管”,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提供农资、统一服务、统一经营,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不种地照样有收益。这一经营模式让企业当起了土地的“保姆”,农民则从种植主体变成了“甩手掌柜”,深受农民喜欢,目前全旗共有2万亩耕地实现了代耕代种。

  “土地托管”模式推行以来,杨家圪堵村杨西社的68户农户将1300亩土地交由内蒙古天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托管”,过上了“有歇有空”的“上班族”生活。

  当地村民介绍说,公司给农户每托管种植1亩玉米,农户需向公司支付600元费用,耕地、灌溉、施肥、除草、收割、销售等全部由公司完成,农户再无需出力出钱。公司还与农户签订了协议,玉米亩产保底1800斤,若亩产低于1800斤,低出部分由公司向农户赔付;若亩产高于1800斤,高出部分公司与农户平分。

  农民种地,就盼产量高、价格高、收益高。价格是由市场行情决定的,人力无法改变。产量虽然与公司签订了协议,可到底能产多少,几个月来杨西社农户心里没底,甚至有些担忧,害怕产量低公司不给赔付。公正科学的测产数据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随机选取的1.575亩玉米,总产量4520斤,每亩平均产量2869.8斤(水分含量为28%),迎来了大丰收。这一数据让农户们乐开了花,更加坚定了他们走“土地托管”的经营道路。

  “亩产2800多斤,真是高,我老汉种了一辈子地,这么高的产量还是头一次听说,同样的地,过去我们精耕细作也没有这么高,要不是今天在现场亲眼看到,我根本不相信。”杨家圪堵村杨西社的郭文海老人高兴地说,“根据协议,每亩地上我们就能获得2300多斤玉米,我们自己还不用辛辛苦苦种地,也不用多投入一分成本,比自己种强多了!”

  一样的地,为何公司种植能有如此惊人的产量?内蒙古天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耀龙给出了答案。他介绍说,密植是高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的种植方法下,农户每亩地平均种植4500株玉米,而公司每亩地平均种植7000株玉米;田间科学精细作业管理是高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公司通过采用物联网、大数据、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新方法,大大提高了资源的转化利用率和种植的科学性。

  “土地由公司托管后,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农民不用耕作就能在土地上获得稳定收益,同时,一些农民还可以选择外出或在托管公司打工,或从事第三产业,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增收致富。”杨家圪堵村杨西社社长兰斌说。

  杨西社63岁的云银财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今年4月份,社里决定实施土地托管项目,云银财将自家的33亩耕地全部交给内蒙古天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托管。此后,他便进入该公司开始打工。“6月份以前,我在公司打工就挣了13000多元,6月份以后的工资还没有结算,全年打工至少能挣2万元;公司托管的玉米也比往年产量高,效益自然也高,今年收入真不赖。托管模式挺好,以后自己可是不种了,就让公司托管呀!”云银财欣喜地说。

  “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经过今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土地托管’非常成功,它减少了成本,增加了产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下一步,达旗将继续大力推广这一经营模式,让更多的农民受益。”达旗农牧业局负责人表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玉琢 实习生 郭建军)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