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养猪打个翻身仗
内蒙古新闻网  18-10-17 20:1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讲述者: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乌兰不浪村何存高

  李立群

  “红个彤彤的阳坡,蓝个莹莹的天,解放区的军民不拾闲……”每天清晨,我在大青山远处的坡梁上拔猪草,总会唱几句武川本地的爬山调解解闷儿。

  我叫何存高,今年已经70岁了,是个闲不住的人,自从养了猪,拔猪草便成了每早必备的事情。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依托当地产业扶贫政策,在种地的闲余养了3头猪,增加一份经济收入。

  我们村的农田多为坡梁地旱田,收成全看天气,农作物产量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我们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305人,近几年来,村委会不断琢磨产业扶贫项目,本着改变产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的原则,经过多次村民大会集体研究探索,最终确定实施生猪养殖项目。

  听村里的干部说,生猪养殖项目由村两委班子、包村干部、贫困村民代表组成实施领导小组,以农户自主经营为基本模式,利用“五到村五到户”扶贫资金进行资金补贴予以具体实施。补贴标准为2014至2016年每头猪仔补贴260元,2017年到现在每头猪仔补贴400至450元。每处猪圈统一补贴3900元。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减少矛盾纠纷,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给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先是挨家挨户进行宣传,与贫困户们探讨生猪养殖的可行性,并分析利润收益。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次上门入户宣传起到了效果,大家肯定了生猪养殖项目。在这期间还有一段小插曲,贫困户李文忠和赵双喜都身有残疾,几乎没有劳动能力,但是他们也想通过养猪补贴家用,村委会得知情况后,本着应扶尽扶的原则,特例允许二人由亲戚代养,同样给予补贴。对其他个别不适合养猪的贫困户,也相应给予了种植补贴。项目确定后,村委会积极争取资金480万,专款专用,陆续投入项目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这些贫困户科学养猪技能,提升猪肉品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先后聘请相关专家,组织全体贫困户进行养殖培训,我们也慢慢入了道,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能。此外,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还为销售困难的贫困户联系买家,帮助农户销售生猪。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下,几年间,我们村共计建设猪圈133圈,养猪360头。

  我家开春买了3头猪仔,每头花了500元,每头补贴400元,这算下来,每头猪仔实际花了100元。盖猪圈用了自己原有的旧料,加上补贴的3900元,实际上没花一分钱。邻里知道我天天去拔猪草,都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还闲不住。我知道猪草可是好东西,纯天然,猪吃了肉质好,还能顶些猪食。我现在就盼着猪仔快些长大,好在年关卖个好价钱,靠养猪打个翻身仗。

  前几天开会,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伟给我们讲了生猪养殖的前景。他告诉我们,下一步计划成立专业合作社或者引进企业订单,想办法将农村绿色猪肉这一品牌打出去,逐步形成乌兰不浪特色养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 孙静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