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扶贫路上一粒沙——记察右中旗巴音乡西水泉村驻村第一书记许钢
内蒙古新闻网  18-10-26 14:23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自从2016年4月担任察右中旗巴音乡西水泉村驻村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许钢以扶贫帮困和整村推进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思路,扎实工作,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帮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村民的好评,2017年5月又被组织任命为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在村委的全力配合下,更加努力地工作。

  提起许钢,西水泉的村民都翘起大拇指、众口称赞:“许书记确是一位真心为民的驻村好干部,两年来,他帮助贫困户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为全村的脱贫干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真是很感激他啊!”

  许钢驻村后,为了准确把握西水泉村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他每天深入各户家中,与村民一起促膝谈心,了解村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和家中疾苦,悉心听取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与村干部一道商讨研究脱贫致富的新路,他深知不能落下一户贫困户。

  许钢通过走访村民,从中了解分析村户致贫、致困、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做到边调查研究,边宣传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全区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边思考探索帮扶方案和措施。在乡政府和村委的帮助下,广泛征求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制定了《西水泉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做到了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制定了《西水泉村发展规划》,内容涵盖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大棚种植、环境卫生整治、产业开发等。

  作为驻村干部,许钢始终将帮扶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事事带头。在他带领下的驻村工作队用真心用真情帮助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组织开展便民服务,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架起了帮扶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两年来,许钢确实为不少贫困户解决了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帮助残疾儿童李依璐顺利进入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并为其陪读的奶奶找了一份收入1300元的工作,解决了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为8名贫困大学生,协调启用云曙碧助学基金20000元;帮助西水泉村刘俊平女儿刘慧娟填报志愿;帮助小海阿力西村王青女儿王晨洋补报到内蒙古民族大学,并协助办理了新生入学资助;帮助张太、朱四全、张银柱、胡长胜、冯巨奎发展生产贫困户了解养殖知识,建造棚圈、购置肉牛、协调解决了货款。特别对于古碌碡村刘满孩瘫痪的老伴范牡丹看病难的问题,更是全力以赴,帮助他办理了身份证,协调民政局为他们上门办理结婚事宜。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许钢针对巴音中心校办学、办公条件相对落后现状,积极主动协调市教育局,多次向局领导汇报有关情况,大力整合教育部门优势资源,争取各方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中国保监会大力支持,先后为学校投入资金70多万元,为巴音乡中心校校园进行了硬化和购置了教学仪器设备。硬化学校篮球场、幼儿园活动场地等1000多平方米,为教室、宿舍更换了塑钢窗户,购置了采暖锅炉和音体美器材、器械,配备了计算机30台,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学校的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完成了和集宁新区实验小学同频互动联网,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许钢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在脱贫致富的行程中积极作为,在致富路上书写的是群众致富的希望。在许钢身上,民本是其思想基础,实干是其公仆情怀,创新是其不懈追求。面对西水泉村精准扶贫工作稳中有进,他从不止步,更不自满。(雎录)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